邵君美
【注释】 巴湘:今属湖南省。缺关防:指边境地区缺少守卫的关卡。隅官:指守边官员。金汤:以金属铸成的护城河,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赏析】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关防县界十三》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但据内容可知应作于宋代。全诗共十四句,前三句为第一层,写边境之险;四至六句为第二层,写边关之要;七至十二句为第三层,写守边之难;十三、十四两句为第四层总结全诗主旨。全诗语言简练明快,结构严密完整。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哨马伏地十四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黄花市路苦无多”:描述了黄花市路的繁华,但繁华背后隐藏着百姓的痛苦。"无多"意味着很少,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悲哀的感慨。 2. “长乐街头几度过”:长乐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长安。长安作为都城,是繁华的象征。"几度过"暗示着人们经过这里时,看到的是繁华而并非真正的繁荣。 3. “哨骑欲来先自伏”:这里的“哨骑”指的是巡逻的士兵
这首诗是赵侯的《保民惠政纪实诗》,记录了百姓对政府的感恩之情。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花欢柳喜劝耕夫,彩帜如云拥轿前。 - 注释:“花欢”指的是春天花开的美景,“柳喜”则是指柳树摇曳生姿的景象。这里的“劝耕夫”指的是鼓励农夫耕种。"彩帜"指飘扬的旗帜,"如云"形容数量众多。“拥轿前”表示人们簇拥在轿子前面。 - 赏析: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对农事活动的积极参与。 2.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团集民舟十居民苦要买船般,甲在前湖作一团。 好个规模如水寨,风波无恐况风寒。 注释: - 居民苦要买船般:这里的“苦”字表达了居民们迫切的需求和对船只的渴望。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着购买船只的艰辛。 - 甲在前湖作一团:这里的“甲”指的是船的帆,而“作一团”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紧密排列的景象。它们在湖面上形成一个大团,仿佛是一支整齐划一的队伍。 - 好个规模如水寨
这首诗的格式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 1. 朝朝探报晓民间 - 每天早晨都去探听百姓的情况,向百姓报告。 2. 犹更讹传百十般 - 仍然有很多传言和谣言。 3. 旗上大书安与急 - 在旗帜上大写“安”字和“急”字。 4. 展开安字一齐安 - 展开“安”字后,发现“安”字下面还有“急”。 译文: 每天早晨
【注释】 1. 赵侯:指宋代的赵抃,字阅道,成都人。他曾任成都知府,后任宰相,因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保民惠政:保全百姓、施行仁政。纪实诗:记录实事的诗歌,这里指赵公为官时所做的政绩诗篇。纪帮给官军十二:记载帮助官军的事情。2. 官司(官府):衙门。调卒:征发兵卒。过千馀:征发兵卒超过一千余人。3. 帮请:请求。那知:谁知。廪(lǐn)帑(tuǒ):粮仓。虚:空,没有粮食。4. 券头
【注释】 1. 赵侯:指宋朝的赵昌言,曾任知青城县(今四川青神)事。他任内修整了道路,设置栅寨,并修筑了防御工事,以保境安民。 2. 惠政纪实诗:指《赵昌言文集》中的《纪置栅关防五县》。 3. 置栅关防:在边境上设置栅栏和关卡,加强边防。 4. 五:即《赵氏五歌》。 5. 方忧:正忧虑、担心。 6. 无寨(zhe):没有寨子。 7. 么障拦:没有屏障。 8. 近县路头:靠近县城的道路上。 9.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此诗为纪实诗,全诗共四句: 其一,“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杜绝草窃九”:这是说赵侯以德治民,禁止了偷鸡摸狗的小偷小摸,所以人民生活安定。 其二,“盗猪何足挠官刑,却恐因兹草寇萌”:偷猪有什么罪过,反而要杀头,这是在助长盗贼。 其三,“押向市心捶去手,金场窑卒敢纵横”:将偷盗者押到市场中心,让他们用拳头殴打自己,让罪犯们横行霸道。 【答案】 译文
赵侯保民惠政纪实诗纪犒遣过军四客军过县没公凭,百姓惊移怕起争。 犒物犒钱皆望外,秋毫无犯奔程行。 注释: 1. "客军过县":指军队经过县城时。 2. "没公凭":没有官方的通行证或凭证。 3. "百姓惊移怕起争":百姓们因为惊恐而急忙移动,甚至产生了争执。 4. "犒物犒钱皆望外":士兵们对物质和金钱的奖励都感到意外。 5. "秋毫无犯":没有侵犯百姓的利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实诗
【注释】 纪:记录、记述。钉截县江,即在县江上设置铁钉,以阻止官军渡河。 日日:每日。 教莫入,是说官府的禁令不能进入。 方始:方才,刚刚。 安眠: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宋金交战时期,目睹军民共同抗击金军的情景。诗中所写,正是作者所经历的一件真实事情。当时宋军和金军对峙于黄河北岸,双方军队在河南境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斗。宋军为了保卫黄河防线,曾一度封锁了金军的南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