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深入分析: 1. 首联:“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表达了诗人在宽阔的田野上看到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这里的“芊芊”形容草的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野渡头”则暗示了旅途或生活中的某个起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钟山僧舍酬辟疆秘授》,全诗如下: 钟山僧舍酬辟疆秘授 同谒临川丞相时,不期颜色偶然披。 绿葵自得山人味,绛帐难求俗士知。 午磬唤回幽枕梦,夕阳催就小窗诗。 松毛桂叶山中路,肯顾非公复是谁。 译文: 在拜访临川丞相时,没想到他的脸色突然变得柔和。 绿色葵菜得到了山中人的品味,紫色帐幔难以得到世俗人士的理解。 午后的寺庙钟声将我从梦中唤醒
诗句释义 1 华发念秋晚 - 描述了诗人因年纪渐长而开始怀念秋天的夜晚,这里的“华发”指的是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象征着年老,而“念秋晚”则表达了对秋天景色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2. 青灯怜夜长 - 使用“青灯”形容夜晚的照明(可能是指油灯),表达在漫长的夜晚中孤独或沉思的情感。 3. 香团菊花露 - "香团"可能是指用香料包裹的团状物品,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花露或草药
注释:松风 万壑摇苍烟,百滩度流水。 下有骑驴人,萧萧吹冻耳。 译文: 在山间松林间,阵阵松风拂面而来,仿佛能听到那松涛声。 越过千山万壑,穿越无数险滩,继续向前。 下面有一位骑着驴的人,他正用口哨吹着寒风。 赏析: 此诗以松风起兴,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首句“万壑摇苍烟”,描绘了深秋时节,群山之间烟雾缭绕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次句“百滩度流水”
【译文】 茅屋竹篱短,梅花初开未齐。 傍晚来时小溪旁,雪压桥低显幽静。 【注释】 冬日:即冬季的景色。 茅舍竹篱短:茅屋竹制的矮篱笆很短。 梅花吐未齐:梅花刚开,还未完全展开。 晚来:傍晚时分。 溪径侧:溪流旁边的小路。 低:此处形容积雪压得很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首句“茅屋竹篱短”简洁明了地勾画出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给人一种朴素无华的感觉。接着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写下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 - “白浪红尘”指的是繁华的世界,而“二十春”则是指二十年的岁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忙碌奔波的生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 - “有时俗事不称意”意味着有时生活中的琐事并不如意,让人感到不满
水村闲望 [注释] ①画桡:指画着花纹的船桨。②枕:依傍,倚靠。③隔岸:隔水。④翡翠闲居:指悠闲自在地栖息在荷叶上的翠鸟。⑤鹭鸶别业:指鹭鸶所筑的巢。⑥溪云:指溪流上空缭绕的云雾。⑦野旆:野营的旗帜。⑧真水墨:指如水墨画一般清丽的景色。 译文: 画着彩纹的小舟静静地停泊在岸边,隔河望去,一片迷蒙的烟波。悠闲的翠鸟栖息在荷叶之间,白鹭则建了一座在芦苇丛中的巢穴。溪边漂浮的云雾笼罩着渔船
华发念秋晚,青灯怜夜长。 香团菊花露,寒著橘林霜。 月在北窗底,人行南涧傍。 婆娑不知去,身世两相忘。
白浪红尘二十春,就中奔走费光阴。 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 一面琴为方外友,数篇诗当橐中金。 会须将尔同归去,家在碧溪烟树深
长忆逢君历水隅,坐中谈笑见醇儒。 当年许我入诗社,别后有谁为酒徒。 头想白如潘骑省,家应贫似范莱芜。 相思不可能相得,蝉老西风海树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