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与之
嘉定甲申年春天,我作为礼部尚书,得到了方便的归途回家乡。 九重天上别龙颜,万里江南衣锦还。 圣上怜念我两鬓斑白,老臣长抱忠心丹。 短篷疏雨春听浪,瘦马轻寒晓度关。 何处寻觅到幽静隐居地,只有长松流水白云间。 【注释】 1. 九重天上:指朝廷之上,也泛指高位。 2. 龙颜:皇帝的面容像龙一样威严、尊贵。 3. 衣锦还:比喻荣归故里。 4. 圣主:贤明的君主,这里指皇帝。 5. 双鬓白:指两鬓发白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寄给在黄州任赵别驾的好友庚辰年入蜀的友人(苏轼)的《寄黄州赵别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沿檄行边不遇以诗寄之》一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一组,每组第一句是“铜梁玉垒碧云端
金精山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 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 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 【注释】 1. 金精山:位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主峰海拔2546米,为秦岭最高峰。 2. 翠壁丹崖:形容山的颜色像翠绿的屏障和红色的岩石一样。 3. 碧穹:天空的颜色,这里指天。 4. 一壶天地画图中:将天地比作画卷,形容景色美丽如画。 5. 青鸾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赵清之的诗。 天南□□□重临,遗爱犹存蔽□阴。 鼓角三城新令肃,裤襦万井旧恩深。 养民但积和平福,涖事常持敬简心。 远业设施殊未老,巨川东逝日西沉。 注释: - 天南:指南方的天空,泛指遥远的南方地区。 - □□:不详其含义,可能是指某物或某种事物。 - 遗爱犹存蔽□阴:指他的遗德仍然留在南方的天空中。 - 鼓角三城:指的是三个城市,可能是赵清之生前工作的地方。 - 裤襦万井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精神烱烱一癯仙”:这句描述了一个瘦弱却精神焕发的人,可能是作者自喻。烱烱(炯炯),形容眼睛明亮有神;癯仙,意指消瘦如仙人。 2. “弭笔蓬莱最上颠”:弭笔,即停止写作;蓬莱,传说中仙山名;最上巅,最高的峰顶。整句表达作者想要在写作或学术上达到高峰的愿望。 3. “光大声名揭如日”:这里提到声名和日光的比喻,意味着其名声如同太阳般耀眼。 4. “老臣议论可回天”
诗句:来到庐山日日阴,斜风细雨乱云深。 译文:我来到了庐山,天天都是阴暗的天气,斜风细雨乱云密布。 注释:来到庐山:诗人到达庐山。日日阴:每天都是阴沉的天气。斜风细雨:斜风和细雨。乱云深:乌云密集。 赏析: 此诗首句写诗人到达庐山的所见之景,表达了他对庐山景色的喜爱,也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天气变化,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第三句“移舟夜壑人闲世,荷锸春郊物外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特点。这首诗的标题是“山居即事”,作者在山居生活中抒发感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闲自在的情怀。 “瘦插秋山耸两肩,荒寥不直半文钱。”这是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描写。“瘦插秋山耸两肩”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孤寂
【注释】:嘉定庚辰,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游湖之集,适湖水四合,乘兴凿冰泛舟如所约也。杜侍郎赋诗和之。 雪里同骑白玉鳌,湖山人物一时高。 银潢下泻波千顷,宝鉴旁开水半篙。 我欲乘风惊老大,谁将剪水戏儿曹。 梅花纸帐扁舟梦,但觉归心长羽毛。 【赏析】:这是一首七律诗,写诗人与友人在西湖泛舟赏景,畅游湖中之乐的佳作。诗中描绘了湖光山色、水波粼粼等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赏析: 崔与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感慨和对人生经验的反思。他通过对比“光华”与“落魄”,“使星”与“白发”,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经历的种种变迁和内心的感受。同时,他也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如“天涯明月”、“淮上长风”等
注释 1. 吴蜀相通:古代吴国和蜀国地理位置相邻,通过长江水道相连。 2. 闻公西土意:听闻你到西方任职的想法或意图。 3. 差彊:勉强能够胜任或有所作为。 4. 民力宽时国势张:民众的力量在宽松的时机下,国家势力得以扩张。 5. 参井:指的是古时的烽火台,象征边疆的警戒与防御。 6. 关河事业:指国家的边境和内部治理等事业。 7. 西人:这里特指西方的民族或地区。 8. 赤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