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表民
【注释】: 1. 宗镜上人:指唐代禅宗僧人,名不详。因他经常在剡县(今浙江嵊州)讲经说法,故称“剡上人”。宗镜,即禅宗大师宗密的法名。 2. 高九万:唐代著名诗人,字季长。 3. 孙季蕃:即孙逖(音xì),唐朝诗人。 4. 一僧礼拜能行过:形容宗镜上人的虔诚和恭敬。 5. 下面人看胆亦寒:形容观看者内心感到震撼,如同自己的胆量也被吓破了一样。 6. 月出幻成银色界:形容皎洁的月光下的世界如银似玉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明怀仙桥所在的位置,“怀”有怀念的意思,“桥”为桥梁之意;第二句写怀仙桥的景色,以雷、湍、涧草、岩花等自然物作比喻,突出了怀仙桥的奇险峻美;第三句写怀仙桥的虚无缥缈之境,“刘阮”为传说中仙人,“茫茫空仰止”意指怀仙桥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最后两句是说怀仙桥如此神奇美丽,让人不敢轻易前去,担心自己会像传说中的刘阮一样,在怀仙桥上迷失方向,无法再找到回家的路。 译文:
注释: 1 残村:指被战争破坏的村落。 2. 缭绕清溪路更赊:清溪在山间蜿蜒曲折地流淌,山路也弯弯曲曲。 3. 客里:指旅途中或他乡的游子。 4. 不知春去尽:春天已经过去,不知道春天是否已经结束。 5. 满山风雨落桐花:山上到处都是风雨,落满了桐树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诗人在新昌道中,看到残破的村庄,清溪环绕,山路弯曲。但他并不关心这些,只是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注释】 方叔:唐代诗人,名不详。 中远:指《诗经》中的《中庸》。 牧晚归图:描绘牧人傍晚放牧归来的图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一幅牧归图上所展现的景象。 “一抹东风树色新”一句,写春天里春风拂煦,万物复苏,柳树绿荫如盖;春风吹过,树枝摇曳,树色显得十分鲜嫩。“牛羊莽莽散平原”,是说牧场上的牛羊成群结队,散布在辽阔的平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富饶的景象。“微烟细草知归路”
注释:想劝导春风,让它喝下一杯美酒,但临别时却无言相对,久久徘徊。晚风吹拂,自有留恋之意,仿佛在传递莺歌,让莺声穿过柳树飘来。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离别的深深眷恋。首句“欲劝东君尽一杯”中的“东君”,即春天,这里暗指春风。“临岐无语独迟回”中的“临岐”、“无语”、“迟回”等词语,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别的情感
【注释】 镜山:在浙江绍兴,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时登岸的地方。 万壑千岩:形容山高谷深的景象。 菊涧花翁:指诗人的朋友孙季蕃,字季蕃,号菊涧。 为言憔悴老江关:意思是说你看到我这样憔悴的样子,不要怪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三年(849),是作者与宗镜上人告别时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送师归隐镜山中”,是写送别的情景。“镜山”是绍兴的一座名山
【注释】 桐柏山:在湖北大冶市西北。中宵:半夜。上清阁:在桐柏山上的一座亭子,因唐代道士吕洞宾曾在此修炼而得名。松竹:指山中的松树和竹子。溪风:指从山涧吹来的清风。披衣独上:穿着衣服独自登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夜登桐柏山的上清阁,所见是一幅雨过后的夜景图。“中宵”即半夜,“空”,指天空。雨过初晴,天幕上挂着一弯新月,满天星斗闪烁;万丈光芒,照得天地一片明亮,犹如白昼。山间云雾缭绕
注释: 绿章封事步虚仙,来自东皇太乙边。 这句诗的意思是:绿色的奏章被封存起来,作为仙界的礼物送给仙人(指倪平仲高士),他从东皇太乙那里走来。这里“绿章”是古代帝王的书信,用绿色丝绢包裹,表示重要的内容;“封事”是封好后呈给帝王的奏书。 满袖明珠出光怪,又随溪月上归船。 这句诗的意思是:袖子里装满了光彩夺目的明珠(形容珍珠),它们随着月光,一起飘荡,跟随着小船一起回到了船上
注释:在到处的禅房都有水声,我来石上坐忘形。 临行更酌潭中绿,要洗多生业障清。 译文:在到处的禅房都有水声,我来石上坐忘形。 临行更酌潭中绿,要洗多生业障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宗镜上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随处禅房有水声”描绘了禅房中流水叮咚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第二句“我来石上坐忘形”则表达了作者在此静坐时的心境,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世俗之人,完全融入了这片宁静的山水之中
【注释】宗镜:即宗鉴。剡:山名,在今浙江嵊州。孙季蕃:即孙逖,字季蕃,号九万。 【赏析】此诗写宗镜上人归山的景色。首句用夸张手法,把神剜天、划成岩、悬危梁等形象,描绘出一座座高耸入云、突兀挺拔的山峰,使人感到神奇而壮观;次句以“玉虹”作比,形容山峰如一条巨虹横亘山间,与真山相接,给人以雄奇之感;三句以雪花飞溅为喻,描写山中雪景,使人联想到一幅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画面,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