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许
琼玉林中笑语亲,色香原不著根尘。 注释:在琼玉般的树林中,我们欢声笑语,彼此亲近。梅花的色泽和香气本就不属于世俗的尘埃,它们纯粹而自然。 淡烟疏雨静相对,聊藉诗篇管领春。 注释:我们在淡淡的烟雾和细雨中静静地相对,借助诗歌来领略这春天的美好
和程及甫迎春三首 赏析诗意与创作背景 此诗为宋代诗人程公许所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诗中“语脉留连烛跋频”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温暖的烛光下,作者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而“也知同姓异他人”则透露出彼此之间的亲密无间和共同经历。诗句中“笔花枉着蓝田纸”暗喻文学创作的辛苦与美好,“谁直金銮夜演纶”则展现了作者对权力和地位的超然态度。整体上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在园中漫步时,看到梅花开放,不禁想到《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两句描写梅花开放的诗句后,便写下了这首咏梅的五言绝句。 园林春到杳无踪,恰似灵犀一点通。——园林里的春天来得很迟,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比喻梅花就像灵犀(一种犀牛的一种分泌物,传说可以感应人的情感),只有一点就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剩著新题问花信,从头二十四番风
注释:在人间何处寻找琼花,它原本就住在瑶池的阿母家。因为想起了维摩居士的佛堂里没有侍者,所以她来随从天女供献天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纯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梅花被比作琼华,这是对梅花美丽品质的赞美。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梅花的故乡瑶池,这是对梅花生长环境的一种描绘。诗中的“应念维摩室无侍”是诗人对维摩居士的赞美,因为维摩居士没有侍者,所以梅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
元夕题灯龛四首 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何似图书群玉府,青藜静对月三更。 注释: 1. 水晶帘映宝灯明,海上移来不夜城。这里的“水晶帘”形容灯笼的光泽如同水晶一般清澈明亮,而“宝灯”则是指那些珍贵的灯火。它们被悬挂在海上,使得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光明之中,仿佛一个永不熄灭的不夜城。 2. 何似图书群玉府,青藜静对月三更。这里用“图书”比喻那些珍贵的灯火,而“群玉府”则是指皇宫或贵族府邸
横枝借与月传神,相对无言自目成。 好在玉壶清夜里,冷香孤艳浸空明。 注释:横斜的枝条借着月光来描绘其神态,面对它时我们彼此无言却心有灵犀。最好在清静的夜晚里,冷香独放,洁白而明亮的花瓣浸润在空气中。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梅花的形态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横枝借与月传神”,描绘了梅花横斜的枝条与月亮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注释:在暖日的照耀下,寒意被轻轻笼住,我为您斟酒助兴,希望您能开心一笑。细碎地将玉糁撒在酒杯中,让酒面上泛起微微的波纹,然而我的诗心却还没有完全满足。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虞沧江梅花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傲骨铮铮、清丽脱俗的美丽形象,令人陶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精神的敬佩和向往,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追求和执着
注释:我无法询问旧游之地,因为无处寻找。我的身心就像禅宗的僧人,到处都有修行的地方。我只好与梅花相伴度过岁月将晚的时光,又催促新年赞美椒花。 赏析:诗中作者以“身似禅僧处处家”来表达自己身处异乡,无法找到过去的朋友,只能与梅花作伴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空间
【注释】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即事:旧指诗题中的事。 懒慢无才:指官做得没有意思。热官:做官。 翻思田舍:指想起在乡下的朋友。 簪盍(hā):插在头上的簪子。盍,同“合”。 浊酒青灯:指酒和灯火,借代夜晚。 【赏析】 《上元即事四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组诗描写了作者对上元节的感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首:“懒慢无才可热官
【注释】铜彝深养玉肤肌:指铜铸的酒器,其外涂有一层像玉一样的油脂。脂润:比喻酒香。 更着图书绕四围:四周环绕着书卷。 千古离骚谁与续:屈原的《离骚》是千古流传的作品,没有人能接着写下去。 袭人清韵自芳菲:袭人:这里暗指梅花。芳菲:美好芬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以及他对古人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译文】 深埋的铜彝散发着醇厚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