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许
【注释】 金相:指金人。玉质:比喻李十三的清白之质像美玉一般。素心:真诚的心,指纯洁之心。降:降临。折幔幢:指对李十三的敬慕之情。荐扬:推荐宣扬。使传:使者传达。淹泊:沉溺在安乐之中。只侯邦:只是享受侯国的尊荣。款门:叩门。医谒:医生治病。壑舟:深山中的小船。薰风:温暖的春风。丹旐:红色旗帜,这里代指出殡。些歌:悲歌。凄断:悲痛到极处。不成腔:唱不出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李十三送葬而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游永康灵岩寺》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句诗逐句的解释: 诘曲山蹊远世氛, 曲折的山路远离尘世的喧嚣, 荒寒古寺荐炉熏。 荒芜寒冷的古老寺庙中燃起香炉的烟雾。 清泉迸石韵寒玉, 清澈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如同玉声般的清脆声音, 翠逻倚天施白云。 翠绿色的罗网挂在天空,飘洒着像白云一样的云彩。 半藏石经真健妇, 半隐藏在石头中的佛教经典,象征着坚韧和毅力的女性,
赋柳池寺护国灵泉 忍泪淋泠过上亭,柳池泂酌重消魂。 脱身蜀道千山险,屈指开元几叶孙。 鸩毒由来藏衽席,疮痍未易补乾坤。 行人但赏三泉冷,兴替相寻可复论。 注释及赏析 1. 第一句: - 译文:我忍不住泪水,沿着清凉的溪流走过了上亭。 - 注释:忍泪,形容泪水难以抑制。淋泠,形容溪流清澈冰凉。上亭,可能是某个景点或建筑的名称。 2. 第二句: - 译文:柳池畔的泉水让人沉醉
诗句解析及译文: - 息台山上最高峰,异事相传管氏童。 - 息台山:指著名的高山之一,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 - 最高峰:表示此地是最高的山峰。 - 异事相传:传说中有关此地的特殊或非凡的事情。 - 管氏童:指的是管仲,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智慧和才能著称。 - 檀币昔嫌三窟擅,斋盂今喜十方同。 - 檀币:指佛教中的施舍物品,通常为木头或纸制品。 - 三窟擅:比喻拥有多种资源或优势。 -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云盖山前往返频,过门不入愧山灵。 - “云盖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者自然景观,其前有“往返频”描述频繁的来往活动。 - “过门不入”形容诗人对这座山或这个地方充满了敬畏和尊重。 - “愧山灵”说明诗人感到愧疚,因为他未能进入或接近这个神圣的地方。 - 关键词“山灵”通常指山林中的神灵或自然的灵性。 2. 遍索寺碑寻往话,但馀辙迹护禅扃。 -
题罗江云盖寺二首 处处名山屐齿留,尽忙也合此闲游。 重楼高压青螺顶,二水横分白鹭洲。 岁月尽饶僧结足,风烟耐与客消愁。 红尘岐路重回首,车毂憧憧古益州。 注释:到处是著名的山,鞋底被踩得留下了痕迹,尽管如此忙碌,我也应该在这里悠闲地游览一番。高耸的楼阁直插云端,宛如青螺矗立于山顶;两条清澈的水渠从两座小岛之间穿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岁月匆匆,僧侣们已经在那里安下双脚,不再奔波劳碌;微风轻拂
【注释】 ①“程使君”:指唐代诗人程务观,字公载。 ②“劳农仙云山”:在浙江萧山县南四十里。 ③“扬子云”: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④“蒋丞相坟”:南宋名将韩世忠,字良臣,谥武穆,宋高宗时官封魏国公。 ⑤“使君文采郁卿云,声利场中三沐薰”:使君的文采如同云霞一般绚丽。他身处功名场之中,受到众多人的吹捧。 ⑥“茧纸昼闲临晋帖”,茧纸:即蚕丝纸,晋代以来用蚕丝作纸的有蚕纸、剡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 览镜鬓间两三点雪,志士伤心髀肉生,寒儒努力在青春。 课书恨失囊萤聚,览镜惊呼鬓雪新。 岁晚何妨勤秉烛,行迷犹可复通津。 馀功剩暖丹炉火,莫待幽人唤孔宾。 译文: 我看着镜子,发现两鬓之间已经有几缕白发。志士们因为岁月的流逝感到伤心,而那些读书人却努力地保持着青春。他们虽然课上没有收获,却仍然心怀梦想。到了晚年,我们仍然可以勤奋地学习
【注释】 过万里桥:经过万里桥。安舆:古代的车子,此处指车。薪尽无馀火:用《左传》:晋文公渡河伐曹,不济,使右岸有船,曰:“余忘其大矣。”乃止宿。比军夜话,越人有薪之者,恐光欲攻而反,乃背越国亡去。“薪尽”即喻此。 刻舟求剑:战国时楚人有涉江上山,遇一老人,问其何来。答曰:“吾渡江而山,见金在沙中,因取之。”遂弃舟,寻而不见。后遇渔者,知舟覆,乃得金于沙中。“刻舟求剑”是说不知变通。 方寸恨
【注】 1. 十日祭先农:即农历十月十日祭祀神农的节日。 2. 刘寺:地名,今已废,在河南开封市西北。 3. 篮舆兀睡忽天明:篮子里放着一只鸡,它在里面睡得沉沉的,直到天亮才醒了。 4. 偶因半路松招客:因为路上的松树吸引了游客。 5. 沾水一梢偏韵胜,搀空万壑自天成:意思是说,那松针沾着水后,显得特别翠绿鲜亮;而那万壑千山之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6. 奉祠犹得搜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