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济
【注释】 弥勒: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大士:指弥勒佛。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契此:唐代诗僧,俗姓刘,名契和尚,四川人。老翁:指诗人自己。都忘:全都忘记了。生月:出生时月亮的情况。年辰:年岁和日期。春风桃李:喻指春天的花草树木。多事:多情,多思。特别:特地。说向人:说给人们听。 【赏析】 《春日访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诗
蜘蛛 一丝挂得虚空住,百亿丝头杀气生。 上下四维罗织了,一无漏网话方行。 注释: - 一丝挂得虚空住:形容蜘蛛的丝非常细,像一根线一样挂在虚空中。 - 百亿丝头杀气生:形容蜘蛛的丝非常长,像一百个亿根一样,上面有杀气。 - 上下四维罗织了:比喻蜘蛛用其丝在空间中编织了一张大网。 - 一无漏网话方行:形容蜘蛛织的网非常严密,没有漏洞,可以捕获任何经过的生物。这里的“话”字可能是打错了
【注释】 起家:发家。破家难:指家庭破产之艰难。佛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冷债:佛教中指前世欠下的债务。还:偿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个侍者说的,意思是说,发家比破家难,因为前者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艰辛,而后者则只需要承受损失即可;而佛教的债务则是千年来都没有偿还过的,因此现在也不需要偿还。 诗中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即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能轻易放弃
注释:志公(即梦窗和尚)曾经问过思大(即我)的问题,而今天梦窗下山去了,笑他(即我)舌头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志公和思大的一段对话场景。志公询问思大关于“梦窗”的问题,而梦窗则下山去,笑谈着思大的舌头长。诗人通过这段对话,表达了对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
【注释】 (1)四睡赞:诗人自谓。四睡,即《庄子·逍遥游》中的“吾丧我”之“梦”。 (2)峨嵋: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五台:山名,在山西五台县。 (3)倒骑白额:形容骑着马奔驰时,马的头朝后,形如倒骑。 (4)天台:山名,又名赤城山,在浙江天台县。 (5)松间石上梦中梦:意即梦中梦。松间、石上,指梦境中的环境。 (6)闾丘太守:指作者友人闾丘孝行。 赏析:
【注释】: 觉如:觉圆,即觉如居士。周居士,指宋代高僧周怀文。圆相赞:赞美觉圆的相貌。 绝:极。谓:说。情:情性,性情。横:直。鼻:鼻子,也指鼻孔。形:形状。 不:没有。全声色:完全听不见声音和色彩。骂:讥嘲或斥责。毗耶:梵语Buddhistism的音译,意为佛教。老:佛经中对已得正觉、证得菩提之菩萨的尊称。净名:佛经中的一名号。 【赏析】: 《送周怀文觉如禅师》是一首题赠诗
【注释】 化炭:化,通“花”,指开花。炭:指烧炭。 黑粼皴:皮肤上的皱纹、斑点。 待入门来:等回到家中。 重点化:用刀斧等物在墙上或木器上刻画花纹。 教伊随处衮烟尘:让它们到处都覆盖着灰尘。 【赏析】 这首《题画》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七绝。此诗写一女子在墙头画眉的情景。前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女子画像的轮廓,后两句则通过想象补足细节。诗中所写内容与人物身份相符,构思新颖,语言通俗,风格质朴而含蓄
【注释】 雪庭:指雪景。 森罗万象尽平沉:万物都被雪覆盖,显得一片寂静。 着脚分明三尺深:脚下的积雪至少有三寸厚。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一度寒来不可禁”,写冬天的寒冷无法抵御,只能忍受。第二句“森罗万象尽平沉”,写万物被雪覆盖,显得寂静无声。第三句“个般门户谁能入”,写人们无法进入这个静谧的世界。第四句“着脚分明三尺深”,写积雪深厚
这首诗是李白的《出山相赞》。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龙章凤质出王宫,肘露衣穿下雪峰。 - “龙章凤质”指的是帝王的尊贵气质,这里用来指诗人自己的高贵出身。 - “出王宫”意味着诗人离开皇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 “肘露”和“衣穿”都是描绘诗人穿着朴素、不事张扬的形象。 - “下雪峰”则形容诗人从高处下山时的景象,暗示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2. 智愿必空诸有界,不知几时空。 -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马祖接石巩赞(注释1): 接石:指接任石巩的官位。 三十年不少盐酱,一镞群狐中的时(注释2): 三十年:三十年的时间。 不(少)盐酱:不多言,意即寡言或寡交。 一镞群狐中的时:一箭射中许多狡猾的狐狸。 大地山河诸草木(注释3),至今尽发箭锋机(注释4): 大地山川和草木等所有自然物,至今都暴露出箭矢穿透的痕迹。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