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公有语问思大,东涧无言记梦窗。
今日梦窗下山去,笑他思大舌头长。
注释:志公(即梦窗和尚)曾经问过思大(即我)的问题,而今天梦窗下山去了,笑他(即我)舌头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志公和思大的一段对话场景。志公询问思大关于“梦窗”的问题,而梦窗则下山去,笑谈着思大的舌头长。诗人通过这段对话,表达了对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
志公有语问思大,东涧无言记梦窗。
今日梦窗下山去,笑他思大舌头长。
注释:志公(即梦窗和尚)曾经问过思大(即我)的问题,而今天梦窗下山去了,笑他(即我)舌头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志公和思大的一段对话场景。志公询问思大关于“梦窗”的问题,而梦窗则下山去,笑谈着思大的舌头长。诗人通过这段对话,表达了对朋友间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
【注释】 鬅鬙:形容头发蓬松。乖角:指眼睛有神。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奥旨:深奥的义理。永嘉:古地名,在今浙江温州。执文字见:执着于语言文字的形式。离文字缚:摆脱了语言文字的束缚。四座:四周的人。昭昭:明显的样子。教苑:教育园林。祥麟:吉祥的动物,比喻贤人、圣人。啸岩:指僧人。一枝不致寥寞者:指僧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独自修行而寂寞。 【译文】 我头上的头发蓬松,眼睛明亮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相请赞其一: 1.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 “闻名”意为听到名字或传闻。 - “见面”意为直接见到人或事物。 - “不如”表示两者相比较。 -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意味着在听到别人描述之后,亲自见到某人往往更加印象深刻。 2. 两重虚假,一对眼睛。 - “两重虚假”指的是双重的不真实。 -
诗句释义 - 东山之源:指的是东山的源头,象征着起点或起始之地。 - 东涧之渊:指的是东边的山涧,可能暗指深远或隐秘之处。 - 截流之机:比喻掌握关键的机会或时机。 - 验人之眼:用来衡量或验证人的行为和品质。 - 扬清激浊:提倡正义,批评邪恶,通常用于形容政治或道德上的变革。 -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几乎颠覆了原有的秩序或状态。 - 六代祖师:泛指历代高僧或者修行者。 - 竖毛呵手
悦堂穆知閤写师顶相请赞 春天水满四泽,夏天云多奇峰,秋天月扬明辉,冬天岭秀孤松。 译文: 春天的水波荡漾,覆盖了四野的湖泊;夏天时,云层密布,形成无数奇特的山峰。 秋天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万物;冬天的时候,山岭上独自挺立着一棵松树。 难以描绘的景象,无法找到知己,只能欣赏这美妙的自然风光。 注释: 四泽:指四边的水泽之地。 夏云多奇峰:夏天的云朵形状奇特,犹如无数的山峰。 秋月扬明辉
注释:形容王居士瘦骨嶙峋,像一担夫一样。在江湖上漂泊了几年,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请他去上祖师的画像。 赏析:这首诗是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派儿子惟惺去剃发写师顶相请赞的诗篇之一。前两句写王居士的外貌。后两句写王居士的遭遇。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形象,揭示了他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他的愤懑情绪
这首诗是赞美六祖惠能的,惠能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的弟子,后来创立了禅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应无所住,白日迷路。 - “应”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应当”。 - “有所住”指的是有所依赖、固守。 - “白日”在这里是指白天,太阳。 - “迷路”是指迷失方向,比喻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或者方法。 - “应无所住”就是说应当放下所有的执着和依赖,不要固守任何形式的东西,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 ①五祖:唐代禅宗五祖为弘忍,六祖为慧能。 ②传:传宗接代。受:接受。恩:恩惠。 ③怨:怨恨。 ④无受无传:没有接受也没有传授。 ⑤儿孙:后代子孙。 【赏析】: 这首七绝是赞扬五祖六祖的诗作。全诗通过“传”和“不传”的对比,赞美了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的宗旨,发扬光大,使佛教得以传播于世,并得到广大信众的信奉;而五祖弘忍则因门徒众多,弟子争权夺利,导致佛教分裂的局面。
圆觉寺的僧人,顽空法师讲道,真赞主唱佛经。 眼中有筋,舌头无骨。 卓然特立,天台祖室。 写悬河辩而四方绝唱,离文字相而诸天雨花。 扣其关者纷纷纭纭而退席,得其旨者峥嵘峥嵘而莫及。 且不以慈悲宝帐破麈白拂而当家传,自有鸾胶续断弦。 这首诗是关于圆觉寺僧人的颂扬之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僧人的非凡特质,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佛法修为,而且在演讲和辩论方面表现出色。他们的演讲如同悬河般滔滔不绝
【注释】 自赞:自我欣赏。 出林:离开树林。 虎方怒:老虎正生气。 方:正。 横冈:山的斜坡。 蟒(mǎ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这里指山间蜿蜒的小路。 嗔(chēn):生气的样子。 世:世间,人间。 途路客: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即行人。 伤人:伤害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说:老虎刚出森林的时候,它正怒气冲冲;而山间的小路就像一只正在发怒的老虎。世间没有走在路上的行人,终归是不会伤害到我的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三脚驴子弄蹄行:描述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场景,三脚驴子在行走时蹄子发出声响。"弄蹄行"指的是蹄子踩地的声音,可能因为蹄子不齐而显得有些滑稽或不稳。 2. 金毛师子大哮吼:这里用“金毛师子”比喻某个人,可能是在形容其外貌威武或者声音洪亮,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大哮吼"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强烈和震撼。 3. 五峰峭峻摩苍穹,千古万古扬家丑:描述了五个高耸入云的山峰
【注解】 清凉 —— 清凉寺,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淮海 —— 清凉寺所在地,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 石头城——即金陵(古南京),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大舍峰—清凉寺的一座山峰。 巾瓶——僧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清凉寺的一位和尚祝福,送他到清凉寺去住下。首句写清凉寺在石头城上,而石头城又是南京城的屏障。二句写石头城上的潮声忽然转变了声音,好像从远处传来。三、四句说这位和尚虽然会许多禅理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注意“浮香阁”的译文是:江城夜雨满楼台,池上残红拨不开。慈氏家风都漏泄,善财南去未回来。“江城夜雨”“浮香阁”“慈氏家风都漏泄”“善财南去未回来”,都是关键信息。 【答案】 译文:“浮香阁”,即慈氏阁,在今四川雅筰县,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诗中“江城”,“浮香阁”是地点;“夜雨满楼台”“池上残红拨不开”是时间(夜晚)和景物(雨、残红);“慈氏家风”是典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水茶磨 机轮转处水潺潺,机若停时水自闲。 末上一遭知落处,十分春色满人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机轮转处水潺潺” 关键词: 机轮、转处 释义: 此句描绘了机轮转动时水声潺潺的景象,表现了机械运作带来的动态美。 赏析: 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描绘机器运转时的活力,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感。 2. “机若停时水自闲” 关键词: 若停、自闲 释义: 当机器停止运行时
【注释】 ①老卢:指作者。老黄梅:即黄梅,古地名。②长廊:指庭院中的走廊。落韵诗:即押韵的诗篇。③同坑:同一地方出生的人。④家私:家族的财物。⑤路人:过路人。 【赏析】 《送广州泰长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首句点出“黄梅”二字,次句用“落声”来写其诗,三、四两句写其为人处世之道。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朋友高尚品格的钦佩之情。 “老卢曾见老黄梅”
注释: 针医:用针刺的方法治疗。 药知性:指对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有了解和认识。 病知源:指对疾病的原因有了解和认识。 尸灵骨已寒:比喻死者的尸体已经僵硬。 痛下一针双眼活:形容针刺后病人的眼睛立即恢复正常。 耆婆应未得其传:耆婆是古印度的一位医生,他曾经向一位老僧学习过针灸技术,但后来没有能够掌握和传承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中医针灸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针灸这一古老医术的描述
泥牛斗入海门关,直到如今万象闲。 百鸟不来春自老,柴门依旧向东山。 【注释】 - 泥牛:指泥塑的牛,通常在古代战争中被用作运输工具或战争标志。 - 斗:争斗,此处比喻争斗。 - 海门关:古代边防重要关卡之一,位于今江苏南通附近长江口。 - 万象闲:万事万物都闲适、安宁。 - 春自老:春天自然地流逝,无需人为干预。 - 柴门:用树木和草搭建的简陋门扉,常用来形容简朴的生活或者隐居的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