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知性亦病知源,谁管尸灵骨已寒。
痛下一针双眼活,耆婆应未得其传。
注释:
针医:用针刺的方法治疗。
药知性:指对药物的性味、功能、主治有了解和认识。
病知源:指对疾病的原因有了解和认识。
尸灵骨已寒:比喻死者的尸体已经僵硬。
痛下一针双眼活:形容针刺后病人的眼睛立即恢复正常。
耆婆应未得其传:耆婆是古印度的一位医生,他曾经向一位老僧学习过针灸技术,但后来没有能够掌握和传承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中医针灸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针灸这一古老医术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健康和医疗事业的尊重和热爱。诗中的“针医”一词,既代表了古老的医学手段,也象征着人类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对健康的深深渴望。诗中的“药知性亦病知源,谁管尸灵骨已寒。”一句,通过对比药物和病症,强调了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痛下一针双眼活,耆婆应未得其传。”则描绘了针灸治疗的效果,以及针灸技术的神奇之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