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老翁无记性,都忘生月与生辰。
春风桃李能多事,特地年年说向人。
【注释】
弥勒: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大士:指弥勒佛。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契此:唐代诗僧,俗姓刘,名契和尚,四川人。老翁:指诗人自己。都忘:全都忘记了。生月:出生时月亮的情况。年辰:年岁和日期。春风桃李:喻指春天的花草树木。多事:多情,多思。特别:特地。说向人:说给人们听。
【赏析】
《春日访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诗,作于公元766年(唐玄宗天宝五载)春天。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寻访隐士不遇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隐者清高脱俗、淡泊名利的仰慕之情,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厌恶和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弥勒大士二月八生”交代了隐者的姓名与出生日期。弥勒佛在佛教中被视为未来的佛祖,而二月八又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所以这里的弥勒大士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佛祖了,他的诞生之日也是诗人寻访的对象。
次句“契此老翁无记性,都忘生月与生辰”进一步描绘出这位老隐士的性格特点。他似乎已经忘了自己的身世来历,包括他诞生的具体时间。这种忘我的精神正是他所追求的境界。
第三句“春风桃李能多事,特地年年说向人”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进一步揭示了隐者的生活态度。春风桃李象征着春天,也暗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山林之中。他之所以每年都会提及这些话题,是因为他在寻找那些懂得欣赏春天之美的人。这里的“特意”二字表明,他不仅仅是为了谈论这些美景,更是在表达一种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者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