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克勤
这首诗出自禅宗《五灯会元》。这是一首偈语,是禅宗中用来说明“不二法门”的公案。 首先来解读一下关键词: - 点(指禅机):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些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被称为“点”,也就是“种子”,是成佛的根本。 - 一大藏教锦上铺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经典都是“种子”,就像锦缎上的花朵一样美丽,但是这些美丽的花朵都藏在了锦缎之中,只有当“点”到了正确的位置,才能看到它们。
【译文】 我们终日相见却无一面之缘,彼此千里相隔却有知音。 不必刻意去说那些奇特之处,只此全机就能耀古今。 倾盖如故,白头如新,两镜相照,不隔纤尘。 遍界未尝示相,毫端普现色身。 止犹谷神,动若行云。 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 【注释】 1. 偈五十三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2. 其二十八:这是第28首。 3. 终日相逢无半面:整日与对方相遇,却没有面对面的机会。 4. 刚然千里有知音:刚然
【译文】 棒头取证,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见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注释】 1. 棒头:指禅宗中棒的法门或禅理。证:验证。2. 撒土撒沙:比喻随意妄为,不拘小节。3. 喝下承当:喝是禅宗中的修行方法,承当是指接受、承担。4. 承虚接响:承接虚空的声音。5.
【注释】 偈: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一种文体。 五十三首:即《金刚经》,是禅宗祖师慧能大师的语录。《金刚经》有五十二品,共五千三百八十四偈,这里只举出了一首,其他四十一诗没有提及。 其三十:这是第五十三首偈语。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要想真正理解佛法,必须首先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生灭、变化、无常的本性,才能达到“无住”的境地,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在这首偈中,慧能大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
【注释】 当阳:指佛祖。路:指佛的修行方法。祖佛共知:佛祖共同知晓。 觌面:面对面。呈:呈现,显现。不隔:没有障碍,无间隔。 万象:各种事物。不能藏覆:不能隐藏、遮盖。等阶:等同,平等。 活鱍鱍:形容活泼、生机旺盛的样子。绝承当:断绝承接。净裸裸:赤裸裸,毫无遮拦。无回互:没有来回往复,直截了当地。 棒如雨点:比喻禅杖的打击声象下雨一样密集。喝似雷奔:比喻禅堂中的喝斥声像雷声一样响亮。向上阙棙在
【注释】: 大庾岭头,笑却成哭(大庾岭南面是广东,北面是江西) 崇宁门下,哭却成笑(崇宁门在今江西南昌市) 吃泉水(喝山泉水,象征饮水思源) 贵地脉(这里指江西,江西为江南的简称) 且要正眼流通(要使正宗的思想流传下去) 宗风不坠(正宗的风气不会中断) 所谓无常生死法(无常就是生死之法) 与我不相干(与我并不相关) 若能如是见(如果能这样看待) 不用哭苍天(不必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讽刺那些在权力面前屈服的人,表达了对正直和真理的赞美。 国无定乱之剑,四海晏清。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没有混乱的工具,四海太平。这里的四海晏清,指的是国家的和平稳定。 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门没有吉祥的图画,全家都平安吉祥。这里的白泽之图,指的是吉祥的图画,用来祈求家庭平安吉祥。 若道有承恩力处,正是土上加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 1、一:指佛家所说的“一即一切,实际理地”的绝对真理。 2、一切即一:指一切事物都是从同一个绝对真理中产生出来,因此一切都是一个东西,没有其他的东西存在。 3、本来无物:意即一切都从同一个绝对真理中产生,因此一切都是一个东西,没有其他的东西存在。 4、也:这里指对前句的意思加以肯定。 5、沙沙:形容声音杂乱无章,这里指心声杂乱。 6、收下:接受。 7、绵绵密密:形容事物连绵不断
【诗句解释】 1. 孤迥峭巍巍:孤绝高耸,气势雄伟。 2. 始终活鱍鱍:永远活着,生机勃勃。 3. 唤作禅道:把这种状态称作禅修之道。 4. 祖佛眼中著屑: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就像灰尘一样,所以祖师和佛祖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5. 不唤作禅道,祖佛掘地觅天:如果不把这种状态叫做禅修之道,那么祖师和佛祖就会挖地寻找天上的神仙。 6. 从他千古万古黑漫漫
【解析】 此诗为佛教语,偈言:无遗漏地普照一切,十方刹海目前观。 本体端正庄严,大千世界同一真如境。 各自守持本位离去,山是山,水是水。 互换位置投机取巧,星辰易位佛祖潜踪。 两处都绝于声名,二边纯然莫立。 无法也无法,悉得安居。 随缘相应,凝然湛寂。 【答案】 译文:无遗漏地普照一切,十方刹海目前观。 本体端正庄严,大千世界同一真如境。 各自守持本位离去,山是山,水是水。 互换位置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