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克勤
【注释】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五:偈,佛教语,是梵语的音译。指佛经中说教的文字,用韵文的形式来宣示佛教的教义。偈子,即佛经中的短句,用以诵读。 高峰突兀倚天门,青嶂虚闲可垛跟;折脚铛儿幸然在,不妨携去隐深云。 山峰高耸直插云霄,青翠山峦空阔无垠;那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风箱,幸然还在手中,不妨带它一起隐入深深的云层。 赏析: 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高山、奇峰、云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注释】 门外青山泼黛(pǒ dài):门外的青山被涂抹成了深黑色,像墨汁一样。 途中细雨如膏(gāo):路上的小雨点像是熔化了的膏体。 灵云陌上桃花:在灵云山的路上,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桃花。 香严岩畔翠竹:香严寺的山岩下长满了翠绿的竹子。 直得一击忘所知:直到击打它,才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懂。 一见绝疑惑:看到它后,一切疑惑都消除了。 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即使不能马上理解
【注释】 无事:指佛祖。百草巅头荐:献上百草之末。觌面无私亘古今:面对面的无私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赏析】 此诗首二句为颂赞佛,三、四句是说明事理,最后两句是告诫人。全诗以颂佛开始,并以告诫结束。其语言平易通俗,含义深邃。 “无事处生事”,意为在没有事情发生的地方也会发生事情,即佛祖无时不刻不在教化众生;“无佛处现佛”意为即使没有佛祖出现,佛祖的形象也会显现出来,即佛无处不在。“无祖处示祖”
【注释】偈五十三首:佛教禅宗中,有一首《偈五十三首》,每句都是七个字,共五十二句。其二十七是其中第二十一句。“偈”是梵语的音译,即佛经中的偶言、韵文。 入田不拣:进入田野时,不计较远近。 三千里外: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黑漫漫:茫茫无边无际,这里指远处的景色昏暗不明。 牛头没,马头回:牛与马头在视线之外,看不到。 百亿万劫:形容时间很长,很多很多年。 交涉:交涉是指双方通过对话或谈判解决问题
【译文】 眨上眉毛早蹉过,塞却眼。 更形言语转周遮,命取口。 尽大地都为一尘,佛眼觑不见。 一大藏都为一句,海口莫能宣。 也未提得一半在,忽然踏破化城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注释】 (1)“眨”通“眨”(biē):眨眼。 (2)“蹉过”:错过,错失。 (3)“塞却眼”:堵住了眼睛。 (4)“一大藏”:指佛教经文。 (5)“提得一半在”:只提到一半,没有全部理解。 (6)“踏破化城”
注释: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六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 夹山顶𩕳通一窍,放出天彭老古锥。 冲浪锦鳞来入罟,缦天网举不饶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海洋画面,展现了大海的壮丽景色和生动活泼的特点。 首句“个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大海与天空进行了比较。毗耶(梵语)意为清净、平等,这里指大海;摩竭(梵语)意为清净、圆满,同样指大海。诗句表达了大海如同一位高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玄机独唱,截断众流。 - 玄机:深奥的道理或事物的本质。 - 独唱:独自表达或呈现。 - 截断众流:阻止或改变众多事物的流向。 - 赏析:此句意指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领悟,才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使之不再混乱。 2. 摆拨不拘,更无回互。 - 摆拨:摇摆,不定。 - 不拘:不受限制。 - 回互:互相交错。 - 赏析:强调了理解或接受某种观点或道理时,不应受到固定思维的限制
这首诗的标题是“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一”,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共五十九句,每一句都有注解。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杀人刀,活人剑。 - “杀人刀,活人剑”这句话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武器。一种是能够杀人的刀,另一种是可以救人的剑。在这里,作者可能在表达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用武器伤害别人,另一种是用武器拯救生命。 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 -
【注释】 偈五十三首:唐代禅宗五言长诗,是唐代著名禅师惠能所作的一首。偈(jie,音节):即韵文、诗句。 其三十二:指《偈五十三首》之三十二。 云腾致雨:比喻菩萨行善布施,使天下大旱得雨。 索然:无色貌。形容世界因佛菩萨的降生而变得生机勃勃。 日照天临:阳光普照大地。 乾坤廓尔:天地开阔明朗。 文殊台里:佛祖讲经说法的地方——文殊院。 纵然显现:即便有出现。 晴是晴,雨是雨,山是山,水是水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主要描述了修行者的悟道过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部分:通身是眼见不及 - 关键词:眼见、不及 - 注释:这里表达了一种无法用肉眼看见真相的状态。修行者通过内观和禅定,超越了肉眼所能触及的境界。 - 赏析:这两句诗强调了修行者对于外界现象的超越性,他们能够洞察到那些普通人难以察觉的事物。 第二部分:遍身是耳闻不彻 - 关键词:耳闻、不彻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