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克勤
【注释】 叶落知秋:指看到叶子凋落,就知道秋天到了。动弦别曲:指听到琴声,知道有乐曲在演奏。定光拈手:指看到定光法师用手指指点,知道有高僧在说法。智者点头:指看到智者点头微笑,知道有高明的见解。文彩未彰前:指文字还没有被世人所理解。承当:承担。相照:互相映照。廉纤:细小而微末的事物。通信:彼此传递信息,这里指交流思想。万景徒有象:形容世间万物都只是外在的形态和形象,没有内在的意义。孤云本无心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的解读,它描述了不同修行境界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下面是逐句解释: 1. 一向不恁么,目视云汉,不徇人情。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的人,眼神直视着天空,不受世俗情感的影响。"恁么"是一种禅宗用语,表示某种状态或者行为。"不恁么"则是指保持一种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俗所动的状态。"目视云汉"比喻他们目光如炬,能够洞察世事,不受外界干扰。 2. 一向恁么
```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五 深深处,无物堪比伦。 注释:在深深的境界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浅浅个,两手相分付。 注释:在浅浅的程度上,两手相互交付。 以一统万,穿众穴于毫端。 注释:通过统一来统领万物,能够从微小的细节中穿行。 补短截长,握秤尺于掌内。 注释:修补不足,截断冗长,如同握住称尺般精确掌握。 意气不从天地得,英雄岂藉四时推。 注释
【解析】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七”:是一首七言诗,全诗共四十七个字。这首诗的内容和译文都与“玄之又玄”有关,所以此题答案应为:“玄之又玄”的注解。 【答案】 玄之又玄(注释:玄,深黑色、玄妙) 了了了 没边表(注释:了了,通达明了。边表,边际界限。指佛教所说的有生有死,生死轮回的界限)。 有生有灭 特地乖张(注释:生灭,生命和死亡;乖张,违背常理)。 无去无来 转见漏逗(注释:转,反而。漏
注释: 1. 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 译文:伟大的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拥有卓越的智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2. 一飞六月息,一诺千金重。 译文:一次飞翔可以带来六月的清凉,一次诺言可以重如千金。 3. 滔天必江海,崔嵬必山岳。 译文:滔天的大浪必定是江河大海,高耸入云的山峰必定是险峻的山川。 4. 先知觉未知,先觉觉后觉。 译文:先知先觉的人能够洞察未被知晓的事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一、诗句解释与译文 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 释义: 在佛法中,祖师佛(指佛陀的教法)被祈求来拯救自己的命运。 译文: 在佛法的帮助下,我向佛陀祈求救度。 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 释义: 在人世间,即使是最勇敢的人也会感到恐惧。 译文: 在人世间,即使是最勇敢的人也会感到恐惧。 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 释义:
【注释】: 1. 偈五十三首:这是一首五言诗。偈,即佛经中的偈语,是佛教中的一种文学形式,类似于中国的韵文。五十三首,意味着这首诗有53句。 2. 其三十四:这是该诗的序号,表示这是第34首偈语。 3. 目前无异草:当前的景象就像没有不同种类的植物一样。 4. 遍界绝遮拦:整个宇宙都没有阻碍。 5. 域中日月斩新:宇宙中的日月都是新的,没有陈旧的。 6. 方外乾坤独露:在天地之外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丁一和卓二,本是本分钳锤。 捏聚放开,成为作品受用。 土头灰面处,墙壁高耸如千丈。 墙上土头灰面处,壁立如山。 自然双放双收,到处都吉祥祥瑞。 捧起水月在手中,玩弄花香满衣襟。 注释: 1. 丁一卓二:指木匠丁一和卓二,他们是古代的工匠。钳锤:木工的工具。 2. 捏聚放开:指木工在制作木材时,将材料捏紧后再放开,使其成为所需的形状。作家受用:指木工制作的成品,既实用又美观
【译文】 每句都像锦绣一样华丽,每字都如同珍珠玑玉般珍贵。赞叹这无上的法门,展现正法的真谛。应提前准备,在未举荐之前就要进行,不要等到文彩之外再承担。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就请您宣过。 【注释】 言:语助词。 偈:佛教中的韵文,即佛经中的唱诵文本。 五十三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五百弟子品》所载的五十三则颂赞。 偈五十三首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一 太虚寥廓,万汇森然。 - 太虚:宇宙或虚空。 - 寥廓:空旷无物。 - 万汇:万物。 - 森然:众多的样子。 正眼洞明,纤毫不立。 - 正眼:正确的眼光、见解。 - 洞明:看得明白。 - 纤毫:极细微的一根毛发。 - 不立:不动、不变。 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 - 孤峻:形容高傲、不可接近。 - 祖师:佛教中的导师、大师。 - 坦夷:平坦、宽和。 - 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