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动弦别曲。
定光拈手,智者点头。
承当于文彩未彰前,相照向是非得失外。
不涉廉纤,如何通信。
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注释】

叶落知秋:指看到叶子凋落,就知道秋天到了。动弦别曲:指听到琴声,知道有乐曲在演奏。定光拈手:指看到定光法师用手指指点,知道有高僧在说法。智者点头:指看到智者点头微笑,知道有高明的见解。文彩未彰前:指文字还没有被世人所理解。承当:承担。相照:互相映照。廉纤:细小而微末的事物。通信:彼此传递信息,这里指交流思想。万景徒有象:形容世间万物都只是外在的形态和形象,没有内在的意义。孤云本无心:形容孤独的云朵,本来无心去追求什么。

【赏析】

这首偈诗是诗人在禅林中与禅师对话时所作的记录,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体验。

“叶落知秋,动弦别曲”二句,诗人以“叶落”为引,表达了自己对禅宗顿悟的理解。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体验,才能领悟到真正的佛法。这里的“定光拈手,智者点头”两句,则是对禅宗顿悟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定光法师用手指点了一下,智者就点头微笑,这表现出了他们对于禅宗顿悟的高度认同和尊重。

“承当于文彩未彰前,相照向是非得失外”二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禅宗顿悟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禅者是超越文字和语言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这里的“不涉廉纤”,指的是禅者不纠缠于琐碎的细节,而能够把握事物的真正意义。至于“如何通信”,则是说通过直接的交流,可以建立起相互理解和共鸣的关系。

“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二句,诗人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禅宗顿悟的境界。他发现,世间万物都是外在的形态和形象,而并没有内在的意义。而那些孤独的云朵,它们原本就没有心思去追求什么。这里的“孤云本无心”,实际上是对禅宗顿悟的一种隐喻。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禅宗顿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他通过对禅师们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教义的认同和尊重。同时,他也揭示了禅宗顿悟的真谛,那就是超越文字和语言,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