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克勤
诗句解读 1. 女子出定:此句描绘了女性在宗教或精神修行中的静坐状态,即“出定”。 2. 大定等虚空:在这里,“大定”可能指的是一种极高的精神状态或者宗教冥想中达到的平静状态。而“虚空”则表达了在这种状态中,一切事物都显得模糊不清,界限变得模糊。 3. 廓然谁辨的:这句表达了在大定状态下,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变得难以辨识。 4. 女子与瞿昙:在佛教文化中
注释: 1. 颂古七首的第六首。麻三斤:比喻事物的本质。钟在扣谷受响,池印月镜含僧:用钟声扣击谷石产生共鸣,池塘中的月亮映照出倒影如同僧人,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关系。曾非展事投机,岂是预搔待痒:指曾经不是投机取巧的人,又怎能预先搔痒等待别人挠痒痒呢?比喻人应该有真实的本领。点铁成金,举直措枉:用铁锤把铁块砸扁了变成金子,使正直的人得到提拔,使奸邪之徒受到惩罚。一箭雕一双,一掴血一掌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主要讲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修行方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大道无向背,至理绝言诠。 释义:大道没有方向,至理无需用言语来诠释。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禅宗的直接性和直观性,认为大道和至理都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只有通过直接的体验和领悟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认识。 2. 迥出三乘,高超十地。 释义:超越了三乘的教义和十地的境界。 赏析
颂古七首 其一: 德山小参不答话,大冶烹金,忽雷惊春。 草木秀发,光辉日新。 不费纤毫力,擒下天麒麟。 全威杀活得自在,千古照耀同冰轮。 - 诗句释义及注释: - 德山小参不答话:德山寺的住持(德山禅师)对弟子们进行禅修,弟子们没有回应他的话,这表现出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特点。 - 大冶烹金,忽雷惊春:比喻用火炼金,突然间雷声将春天惊醒。在这里,炼金师通过雷声唤醒春天的到来
注释: 突出难辨,久参未免踌躇。信手拈来,后学那知端的。金风扇物,玉露垂珠。雁过长空,蛩吟幽砌。一一七穿八穴,明明百匝千重。何必棒喝交驰,方论照用。直下悬崖撒手,便有恁么人么。见义不为非勇士,临危不变始惊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禅宗的禅理思想。 首先看第一句“突出难辨,久参未免踌躇”。这里的“突出”和“愁”都是形容景色的特点,让人感到新奇、神秘
偈五十三首 其五十三 行棒行喝,拽石搬土。 象骨辊毬,禾山打鼓。 沩岭牧牛,玄沙见虎。 吃茶赵州,面壁鲁祖。 争似老云门,腊月二十五。 注释: 1. 行棒行喝,拽石搬土:这里描述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行棒(挥棒)和行喝(大声呵斥)来锻炼自己的心性和悟性。拽石搬土则是指通过拖拽石头或者搬运重物来磨炼意志。 2. 象骨辊毬,禾山打鼓:象骨辊毬是一种利用象骨制成棍子,用于敲打的乐器
【注释】偈五十三首 其五十: 一切无收摄,触处圆成。 应用绝参差,莫穷形相。 向千圣顶𩕳上,有时露出佛祖莫穷底机关。 于一毫端中,有时演出主宾互换底文彩。 经天纬地,玉转珠回。 海神知贵不知价,留与人间光照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古的诗。颂古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通过颂念经典来达到修行的目的。这种修行方法强调的是内心的清净和对佛法的领悟,而不注重形式和方法。 第一句“一切无收摄”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的形式,赞颂了佛法的无边威力。“石笋抽条”比喻佛法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泥牛吼月”比喻佛法如雷鸣般震撼众生的心田。“须弥山”象征佛法的至高无上。“同舟自胡越”比喻众生与佛法的关系,如同来自不同地区的船只在大海中航行。“应机涌出须弥卢”表示佛法的显现和传播。最后两句“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表达了佛法的强大威力,能够消除一切烦恼和障碍,就像锋利的金刚宝剑一样
【注释】乾茆:一种草本植物。干枯的草木在火上近着,自然要被烧焦。 滴水在冰面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冰膜,但水与冰之间并不发生接触,事情也不会因此而发生联系。 【赏析】这是一首写“物我两忘”的哲理诗。前两句以物喻人。诗人用火烧干草和水滴在冰上的冰膜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冷静、理智,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从而战胜困难的情景。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解释。诗人认为,当人处于逆境时
古佛有通津,当阳亘古今。 悬崖能撒手,一语直千金。 注释:古佛即指古代的高僧大德,他们有通往佛法的通津,也就是通向佛法的通道。当阳是形容时间长久,亘古今是指跨越了整个历史时期。悬崖能撒手,意味着在危难时刻能够果断放弃,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一语直千金,意思是一句话就能价值千金,形容说话有分量,能够影响人的命运。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高僧大德的赞美,表达了对修行和为人处世的一种追求。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