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诗句释义 - 秦焚汉杂道何孤:这句话意味着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汉朝的百家争鸣,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道路,实际上却都是孤立无援的。 - 荡荡皇风岂易图:意思是在浩瀚如海的皇风之中,想要找到一条清晰的途径来理解或追随,是非常困难的。 - 空有法言为世范:尽管有法家的言论作为典范,但人们往往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并不真正去实践。 - 不知来者肯行无:对于未来的人是否愿意接受并实践这些法家的言论
诗句释义: 1. 苦热:描述炎热的天气。 2. 平湖日炙沸如煮:形容湖水被太阳晒得如同煮沸一般热。 3. 庭树色干鸟渴死:形容树木因为缺水而变得枯黄,鸟儿因找不到食物而死。 4. 何人万里驱征军:询问是谁在万里之外指挥着出征的军队。 5. 红尘涨天方入市:形容尘土飞扬,天地之间仿佛都被尘土覆盖了。 译文: 炎炎夏日,湖水被太阳晒得如同煮沸一般热,庭院里枯萎的树木因为缺水而变得枯黄
注释: 古镜:铜制的镜子,用来照人。 土蚀菱花有微窍:土蚀,即铜锈蚀;菱花,指镜面;微窍,就是细微的小洞。 悬向秋堂光照耀:把铜镜挂在秋天的房间里,阳光照射在它上面。 写出人人妍丑姿:通过铜镜反映出人们的美丽与丑陋的形态。 西施始免嫫母笑:西施是古代美女的代表,而“嫫母”是指丑女。铜镜使西施免于丑女的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古镜的刻画来赞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注释】1、冷碧:指终南山的苍翠之色。2、纻(wù)麻兰若:指佛教寺院。3、萧索:萧条冷落的样子。西风叶满渠:秋风起,树叶凋落满渠水。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写景抒情相结合。首联先写终南山之高峻,再写终南山上佛寺的清幽闲静,最后用“无人继”,表达对朋友离乡别井的惋惜之情。颔联写佛寺已破败荒凉,表达了作者对佛寺衰败的痛心疾首,以及自己无法重振佛法的无奈之情。颈联写秋风起,落叶满渠
【注释】 ①草堂:即杜甫的茅屋,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②坐不睡:指夜不能寐,形容心境烦乱。③闲阶:指庭院中的石阶。④洒空:意谓月亮照着台阶上的积水。⑤幽人:诗人自谓。这里指诗人自己。⑥心烦意乱:心神不安,烦躁难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草堂时作,诗中描写了诗人秋夜独坐草堂时的心境。 首句“雨杀炎光变秋色”,意思是说秋雨一来,把夏天的炎热都消灭掉,使秋天的颜色变得格外地清新、明艳
谢僧惠蒲扇 结蒲为扇状何奇,助我淳风世罕知。 林下静摇来客笑,竹床茆屋恰相宜。 注释:用蒲草编织成扇子的样子是多么的奇特,这扇子能带来淳朴的风气,世上很少人知道。林下轻轻摇曳,引来客人的笑声,竹床和茅屋恰好相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蒲扇这一事物,赞美了它带来的淳朴的风气。蒲扇是古代一种用蒲草编织而成的扇子,形状像船,有柄无舌,扇面多用白纸糊裱,扇骨以檀木或竹片等制成
在明代诗人释智圆的《读项羽传》这首诗中,“频年战胜恃雄强,历数分明在彼苍”这两句诗传达了项羽依赖个人武力和勇气,而忽略了战略和长远规划。接下来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诗句: 1. 频年战胜恃雄强 2. 历数分明在彼苍 - 译文: 1. 每年胜利都依赖强大的力量和勇猛的勇气 2. 历史命运清晰地摆在天幕上 - 关键词注释: 1. 频年战胜恃雄强:每年胜利都依赖强大的力量和勇猛的勇气。 2.
【注释】 虞姬:项羽的妃子。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是长江的一段。 第一功:即“头功”。 【赏析】 《读项羽传二首》,作者陈维崧(1625-1682)明末清初诗人,浙江海宁人。他一生经历明清鼎革之变,家国兴亡之感,皆寄寓其中。其诗有感时伤世之作,亦有咏史怀古之篇。此诗为其一,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72),当时陈维崧因事受牵连,被拘禁达半年之久,后得释。此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发叹虞姬势已穷
【注释】荆溪禅师:唐末五代时期高僧,姓赵名云游,字无际,号荆溪,住洪州大雄山,后入灭,世称荆溪和尚。 “碑折塔摧”:碑文折断,佛塔倒塌。 “不堪冥目想空山”:无法忍受眼前的景象,只能闭上眼睛去想象那空寂的山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重游大雄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大师荆溪的追怀和对佛教禅理的思考。首句“清风遗句满人间”,意为荆溪禅师留下的教诲像清风一样无处不在;次句“灭后天台迹更闲”
【注释】纵欲:放纵欲望,指秦王朝奢侈荒淫。劳民:使民众疲惫不堪。殊未已:尚未结束。阿房宫:秦始皇的宫殿名,在今天的西安市西一带。望夷宫:是秦始皇的寝宫。相次:相继。昧:不明。妄说:胡说。 【赏析】此诗写秦始皇的奢侈淫逸生活及秦王朝的迅速灭亡。首二句写秦始皇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役使百姓。后二句写人民因长期被压迫而不能忍受,终于起来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