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圆
注释:湖面上,秋水澄明,树影稀疏,风停息了。天上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在遥远的天空中高悬。我闲来无事,思考今晚的吟咏之景,清冷的月光,有几处与我同照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月的诗,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首句“秋水澄澄树绝风”,通过描绘湖水和树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氛围。接着以“冰轮苒苒上遥空”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遥远,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最后一句“闲思今夜供吟景
【注释】 ①食:进餐。稼穑,泛指农事。 ②为僧:在寺庙当和尚。安用:何需。用,需要。 ③剃头:出家为僧,剃去头发。成佛:达到涅槃境界。 ④斋筵:佛教寺院中举行佛事时的供斋饭的场所,座位:座位。 译文:吃饭时必须想到农民种地的辛勤劳动,为僧人何必非要追求雄豪?剃头原本是求得涅槃而成佛的,而不是为了高坐在斋筵上。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徒的忠告。诗中说“戒后学”,即告诫后人,不要做和尚
【注释】 1. 舟归咏雁:作者在归途中看到成群的大雁南飞,便写下这首诗来描写大雁南飞的情景。 2. 嗷嗷:大雁的鸣叫声。 3. 寒塘:指水塘边寒冷的地方。 4. 闲坐归舟:在船上安静地坐着。 5. 等闲:轻易,偶然。 6. 惊起:被突然的声音惊动。 【赏析】 《舟归咏雁》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绝。此作写雁过寒塘时,惊起人语,又以“遵礼教”比喻大雁飞行有序、不乱,最后点出大雁振翅高飞
【注释】 舟归:指诗人归家。 清光:指月光。 却惭未是狎鸥人:惭愧自己没有学会驾船,不能像鸥鸟那样亲近水乡的风物。 狎鸥人:指懂得驾船的人。 凫(fú)鹥(yī):水鸟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乘舟归家途中,看到湖上月色皎洁,水面澄澈明净,孤舟在月光中静泛,不禁产生一种与自然为友的愿望和感慨。但诗人自愧没有这样的本领,因而又生出一番惆怅之情。全诗语言平淡,意境清幽
【注释】: 放汝孤猿任自由——放你这只孤独的猿子任其自然。 万山云树正含秋——满眼的山岭树木都笼罩在秋天的云雾之中。 不知今夜啼明月,又使何人泪暗流——不知何时,你会在明月下发出凄厉的叫声,又会有多少的人因此而流泪。 赏析: 《放猿》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放”字把猿与人的关系写得非常生动,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1. 章安禅师:指唐代高僧章安,为天台宗创始人智觉的弟子。章安禅师塔:指章安禅师墓地的石塔。 2. 祖师:对先师或先师之师的尊称。 3. 坟塔:坟墓上的石制塔状建筑物,泛指墓碑。 4. 天台:地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 5. 风摧雨坏:风雨侵蚀毁坏。摧:毁。 6. 香火:佛教用语,指烧香礼拜、诵念经文等活动。空有迹:没有信徒来参拜。 7. 苍苔:绿色的苔藓,比喻荒废破败的景象。
【注释】 嘲写真:嘲笑那些写生的人,因为他们把人写得与真的人相差太远,就像画上的人和真的人一样。 泡幻:像水泡一样虚幻。吾身、汝影:我的身形和你的身形。无实:没有实在的形体。茆堂(máotáng):茅屋。两人:指两个人。 【赏析】 这首小诗,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嘲讽了当时一些画家对人物写生的做法。 “泡幻吾身元是妄”,说自己的身子像水泡一样虚幻,本来就是虚假的东西,没有什么真实存在
【注释】 “冻撮”:指冬日的严寒。 “闲庭”:庭院。 “裂”:裂开。 “风号”:形容风声凄厉,好像在号哭。 “门外人”:指来客。 “绝”:断绝。 “千峰雪”:形容雪花像山峰般密集。 【译文】 寒冬腊月,庭院中土被冻裂;风呼啸着从门前刮过,连过往的客人也稀少了。 可惜啊,万事都与自己无关,只是凭栏远眺那千山万岭的洁白雪景。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冬日的景色。诗人面对这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感慨万千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之手,诗题名为《寄天台能上人》。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寄天台能上人 - “寄天台能上人”:这是写给天台山上那位名叫能上的隐士的信。 - “天台深隐许谁同”:天台山风景优美,隐士们隐居其中,远离尘世,只有像你这样的人才能与之为伍。 - “扰扰浮世万事空”: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万事万物都显得那么虚无缥缈。 - “终约携瓶访师去”:我决定带着我的瓶子去找你
【注解】 灵骨未藏三十载:指僧人圆寂时,他的尸骨还埋在那里。 我来收得葬孤山:我来到这孤山,来为这个和尚收葬尸骨。 此中起塔:这里修建了佛塔,即慈光塔。 不在大:不很大。 高名:好名声。 【赏析】 《书慈光塔》,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诗人为这位圆寂后仍被安葬在孤山的和尚收尸、埋葬之事,末两句则赞颂了这位和尚生前建塔之功。 首句“灵骨未藏三十载”,点出了建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