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珙
这首诗的翻译是:寻找心时找不到,怀疑情意就消失了。只要你安心,万事都休。十万里沙尘来又去,你肩上挑着一双鞋。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注释: 1. 寻心不得疑情息,与汝安心万事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寻找你的心时,如果你找不到,那么你就应该怀疑你的情意是否消失。但是,一旦你找到你的心,那么你就可以安心了,所有的事都会停止。这里的关键词是“寻心”、“情意”和“安心”。 2. 十万里沙来又去
这首诗的译文是:“薪火相传,认识本性不停。从诸佛到众生,扶我过断桥水,伴我归明月村。” 关键词注释: 1. 薪火相交:比喻师徒传授知识,如同燃烧的柴火和火焰互相交流一样。 2. 识性不停:认识本性,即认识到自己的本质或本性。 3. 上至诸佛,下至众生:指佛教中的三界(色界、欲界、无色界),包括所有修行者。 4. 扶过断桥水:形容在困难或挫折面前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5. 伴归明月村
【注释】 1、世尊: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拈花:佛祖在灵山会上,将一朵花抛向地上,惟迦叶微笑。 2、迦叶:即迦叶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行”闻名于世。 3、正法眼藏:指佛法真谛,是众生解脱生死轮回的根本。 4、涅槃妙心:指达到涅槃境界的心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陀与门徒之间禅理问答的场景。诗中以拈花示众的传说为背景,展示了佛陀与迦叶之间的默契和智慧
【注释】 偈颂三十六首 其二十九: “日暖风和二月春”:春天的阳光温暖,春风和煦。 “桃红李白遍山林”:桃花红白,柳绿花红,遍布山林。 “涅槃路上绝来往”:涅槃是佛教用语,意指解脱生死的境界。 “一个无为清净身”:无为是指不违背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译文】 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二月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桃红柳绿,花开满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渲染上了春的色彩。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注释:群阴即将消失,尚未完全消失之时,一阳即将到来,尚未到来之时。楼上的钟声响起,堂前的鼓声敲响。圣人与凡人在此交汇交融,一切事务都将在此时完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地间阴阳交替、万物生长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宇宙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内容涉及因果报应和修行的主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注释和赏析。 第1句:恶是罪业,善亦是罪业。 释义: 这句表达了一个佛教的基本观念,即无论是作恶还是行善,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 译文: "恶"是罪业,"善"也是罪业。 注释: "恶"在这里指的是不良的行为或思想。"罪业"在佛教中是指因行恶而积累的恶业。这句话强调了无论善恶
注释: 大无外,小无内。 这是说宇宙的无限广大,没有边际。 一即三,三即一。 这两句是说一与三是相互依存的,一中有三,三中有一。 路逢道伴交肩过,一生参学事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修行的路上遇到了一个道友,一起并肩走过一生的参悟和学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一”的观念。禅宗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无自性的,因此只有通过直观的体验来领悟真理。这里的“大无外
【注释】 粪堆:指粪便堆,喻指世俗的纷争与争斗。 觑(qù):看、观察。 万法:佛教名词,指世间一切现象和事物。 自起自灭:佛教语,意为一切因缘条件所生的现象和事物,都是自身的原因而自行产生、自行消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以“粪堆头上”为题,意在表达出世思想。诗人用粪堆上无人观看来比喻世间的纷扰纷争。在《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注释:突然间,所有的景象都显现出来,周行七步后,还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老僧并不是喜欢说话,而是因为不想用言语来表达感情。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瞬间景象的展开。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一瞬间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哇地一声诸境现”,形象地表达了景物的快速变化;“周行七步更多能”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变化的迅速和广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
这首诗描绘了五台山上的奇特景象。首先,五台山上的云气升腾,仿佛是在蒸煮米饭,这是对五台山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的形象描绘。接着,诗人描述了佛殿前的景象,台阶上的狗尿苔(一种苔藓)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如同星星点点。然后,诗人用“刹竿头上煎䭔子”(意为佛寺的旗杆上挂着煮熟的鸡蛋),来形容佛寺夜晚的宁静和祥和。最后,三个猢狲(猴子的一种)在夜晚玩耍,掷起铜钱(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