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珙
注释: 1. 黄金宅 - 指富有的人家。 2. 弃之徒自忙 - 放弃财富,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3. 北风连地起,吹雪上眉梁 - 北风呼啸,雪花飘落,覆盖了眉毛,形容天气寒冷。 4. 杳杳黄泉路,难逢日月光 - 黄泉路是人死后通往阴间的路,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无法照到那里,暗指生死界限难以逾越。 5. 吾侬如此说,且去审思量 - 我这样说,你要仔细考虑我的话是否有道理。 赏析:
释义: 万物的成与破,都已尽得其理,我全身无一点实质,亦深懂此理。 对于名利丝毫也不放松,但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超脱轮回? 注释: 1. 偈颂二十首 其十: 偈颂二十首是佛教的一种文体,由四句组成,每句用韵,内容多为佛学思想或禅宗公案。这里的“其十”指第二十二首。 2. 万事成空皆已悉: 万事万物都在成与破之间变化,一切都已经明了。 3. 一身无实亦深知: 我全身无一点实质,也深深地理解了这个道理。
偈颂二十首 其十三 水边林下道人行,念念无非是道情。 尽去西方寻净土,青莲华在淤泥生。 注释:这是一首偈颂,描绘了一位道人在水边林下行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道情的深深领悟。他决心要离开尘世,寻找真正的净土,而青莲华则象征着这种清净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道人行走的场景,展现了他对道情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他认为道情不仅仅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决心离开尘世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我已经无心走市井,在娑罗树下展身眠。 余生一切了了明,不去烧香向佛前。 注释与赏析: - 老已无心走市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没有心念去追求世俗的事物,只想在娑罗树下安心地休息。"老已无心"表示我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对世俗名利不再有过多的执念。"走市廛"则是指我在世俗的市井中忙碌,但现在已经无心参与。"娑罗树下"则是我选择休息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清幽
【注释与赏析】: 晓来云过阑干湿,手把圆珠独自立。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早晨起床后,看到天空中的云彩飘过窗台,使湿润的栏杆也感到有些潮湿。这时,主人公便拿起手中的圆珠子,静静地站在窗边,凝视着远方。 声声称念南无佛,佛道现前不成佛。 这句诗的意思是指当一个人在呼唤佛陀的名字时,他的身体和心灵都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共鸣。然而,当他真正接触到佛陀的教义时,他却发现自己无法完全接受这些教义
```plain 人心到老不知休,心若休时万事休。 水上葫芦捺得住,始信桥流水不流。 ``` 注释: - 人心到老不知休:人的心意随着时间增长而变得难以停止。 - 心若休时万事休:一旦心意平息,其他一切事物也随之平息。 - 水上葫芦捺得住:在水面上轻轻放置的葫芦能稳稳当当不被水冲走。 - 始信桥流水不流:这才相信桥梁下的水流是静止的,而不是流动的。 赏析:
【注释】 药山: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开山。手:执笔。书:书写,指在佛字上作记号。佛字:佛教经文。端尔:端正的样子,这里指心地端正。要:求、求得。心开:心灵得到启发。只:仅仅、只是。酬对:酬应、应对。元:原本。曾:曾经。持:持守,保持。五戒:佛教戒律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药山大师的一次对话。药山问作者“心”是什么,作者回答“心即佛”,药山说“你心地端正,应该开悟了”
偈颂二十首 其六 诸佛面前求早悟,众生界上几曾迷。 本源自性天真佛,日用中间无少亏。 注释:在佛祖面前追求早日开悟,在众生的世界中又怎么会迷失?本性就是天生的佛陀,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缺失。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诗中“诸佛面前求早悟”指的是在佛祖面前追求早日开悟,这是一种修行的目标。而“众生界上几曾迷”则是说在众生的世界中,又怎么会迷失呢
偈颂二十首 其七 释义: 清净世界和人,都是清清白白的。 在浊恶的世界里,人们也是浑浊不清的。 这是因为,人都是娘胎里生出来的。 注释: 1. "清净"和"浊恶":这两个词在这里是用来描述世界的。清净世界就是干净、纯洁的世界,浊恶世界就是混乱、污秽的世界。 2. "随性所转移不得":这是说,人们的品行和行为是由他们的本性决定的,而不是由外界的环境或情况决定的。 3. "总是娘生一个身":这是说
【注释】: 五更:夜的第五次鼓声。营营:忙碌的样子。那取:何必。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自己读书的心得,表现了诗人勤于学习的精神。首句“楼上五更钟未动”,是说诗人在深夜里听到五更的钟声尚未响动,就起床研读书籍、思考问题。次句“人间万事已营营”,则说明诗人早已为明天的工作和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末二句“明朝一饭先书籍,那取工夫细度量”,更是直接表明诗人勤奋好学的志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