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珙
注释: 日影每从窗外过,知他奔逐几时休。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的影子每天在窗外经过,不知道它奔跑追逐了多久才能停止。 虚空落地须弥碎,三世如来不出头。 这句话的意思是:虚空中,须弥山被打碎,三世的佛陀也无法出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通过描述太阳影子的移动,暗示人生的奔波和忙碌。次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奔波和忙碌是无止境的,无法停歇
【注释】 月:月亮。水中捞不上,徒劳戳碎水中天:月亮在水中是捞不着的,只能看到水中天。水中天:水天相接之处。 飞:这里指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亮在天空中运行的诗。首句写月亮从水面上捞不到;第二句写月亮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无法捉拿;最后两句写山寺半夜开门,月亮已经落到面前了,可见月亮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是看得见的。此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却有新意,耐人寻味
贪瞋痴是众生的根本,众生的根本也是佛的根本。 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有了众生。 众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都是佛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众生和佛是相辅相成的
【注释】: 颂古四十五首 其三十五 坐禅成佛生妄见,磨砖作镜妄尤多。 打车打牛俱是妄,搅得心肠没奈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在诗中,作者首先描述了一种修行的状态,即通过修行达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被称为“坐禅成佛”。然而,作者认为,在这种修行状态下,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被称为“生妄见”。接下来
诗句原文: 二十年来不具眼,茅庵烧却是徒为。 译文: 二十年来,我不曾关注过这些事,然而在茅草屋中被烧毁的确实是徒劳无功。 注释: - 不具眼:这里指未关注或未留意某件事。 - 茅庵烧:指在茅草屋中被烧毁。 - 却是徒为:却是一种徒劳的行为或努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行为的反思。诗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并未关注到某些事情,但在茅草屋中被烧毁的行为实际上是徒劳无益的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的翻译是:“只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技能自然会消失。诸圣都在何处,脚下的道路一条一条。” “一个休去”中的“休”字在这里表示休息、停止的意思。“伎俩”在此处指的是技巧或手段。“消”字则表示消失或消失。所以,“一个休去,伎俩自然消”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停止使用所有的技巧和手段时,其技艺自然就会消失。 “诸圣在甚处,脚下路条条。”这里的“诸圣”指的是众多圣贤或者前辈们
注释: 斩蛇却非小小事,直是教他脱苦轮。 座主高茅心未泯,如何胡乱妄通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座主的不满和批评,认为座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过于严厉,甚至有些偏激。诗中“斩蛇却非小小事”指的是座主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肃,甚至有些苛刻;“直是教他脱苦轮”则暗示了座主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使学生陷入困境。而“座主高茅心未泯”则表示虽然座主心中有情有义,但这种感情并未完全体现在他的教育行为上
【注释】颂古:唐代诗人元稹所编的《乐府诗集》中有四十五首《颂》,这是其中的第四十三首。北斗:古人认为北斗星是天上众星之宗主,故称“北斗”。藏身:指隐藏身形。虚空:这里指虚无缥缈。 出没:忽隐忽现。道一句来:指说出一句话。日头东畔出:指太阳从东方升起。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仙人乘云驾雾,在虚空中出没,其行踪如北斗一样隐于虚空,而一旦说出一句话,就好似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一样
【注释】 颂古四十五首 其四十四 设粥殷勤请念诵,白槌各为念摩诃。 上来功德要圆满,复去厨头打破锅。 译文: 在厨房里,厨师们热情地招待着客人,并为他们念诵经文。 他们用白槌敲打着锅盖,仿佛在为佛祖的功德祈福。 当功德圆满时,他们又回到了厨房,再次打破锅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寺庙中僧人在厨房准备饭菜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细节,诗人展现了僧人虔诚修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颂古四十五首 其三十六 岂要共出一只手,只教唤著沙弥来。 铁铛无脚又无耳,墙下春深荠叶开。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题目为“颂古四十五首 其三十六”。诗中通过描绘一位沙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僧人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 “岂要共出一只手”,这里的“手”指的是僧人的手,意思是说僧人不需要太多的手部动作,只需要用嘴念念有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