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正
【注释】 珍重:敬重,珍爱。此考槃:指隐居生活。光风霁月:比喻政治清明。藜郊:指山野,也指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廖叔度赠给他的《山谷真赞》和《藜郊等帖》的赞美之词。诗人首先称赞友人的隐居生活,接着以“山川环合地平宽”来描绘友人所居的山水风光,最后用“雨馀草木俱苍翠,好与光风霁月看”来表达他对友人的喜爱之情。全诗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情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
诗句解读: 1. 发益昌:“发”字在此处可能是地名,“益昌”是地名的一部分。全句意为“来自益昌”。 2. 牵江万斛犯惊湍:“牵江”指的是牵引江水。 “万斛”表示数量巨大,可能指船只装载的货物或人。 “犯”表示冲撞。 “惊湍”指的是湍急的江流。 这句话的意思是,巨大的船只牵引着大量的货物冲击湍急的江流。 3. 终日号呼寸寸难:“终日”表示持续了很长时间。 “号呼”表示呼喊。
【解析】 本诗前两句“天作斯文鼓大声,贤科今已定章程”是说:上天在创造这文化时,已经大振其声,制定出一套规矩。“贤科今已定章程”中的“贤科”,即指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这里指的是科举考试。作者认为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天下人都能通过考试,来争取做官,从而改变了以前那种凭门第、靠关系、走后门的做法。“诸生自此升堂去,谗说安能复震惊。”意思是:自从有了科举考试,那些靠门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一、二句点明题旨,“昨幸甚得见子玉教授丈得一论”是作者与友人相见时所说的话,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得”是难得的,难得有这样见面的机会;“一论”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其说出于订顽克己铭词致超绝辄借前韵以庆兼呈诸丈幸乞一笑正再拜上”则是作者与朋友交流学术心得,得到友人肯定而高兴的心情的表达,其中含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意。第三
昨天有幸得以见到子玉教授,听到你关于修身治学的高深见解,其说辞出类拔萃,令人叹为观止。因此特以《定顽克己铭》的韵律作诗相庆,并献给各位教授。恳请笑纳并指教。 译文: 我只是一个浅薄的人,国家没有显赫的地位,我只是偶然与齐、晋两国的高士们一起讨论问题罢了。但我听说,进贤受赏不是我的本意,我拭目以待,就像龙门跃过巨浪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得到一位名叫子玉教授的教诲后所作
【注释】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奉送,赠送。三荣,即王荣。王子文游益昌,指王荣的侄子,即王子文,字子文。奉送,赠送。三荣,即王荣。王子文游益昌,指王荣的侄子,即王子文,字子文。 廉逊先生袖手间:廉逊,指王旦。袖手,袖手旁观。 徽猷学士屡开藩:徽猷学士,指曾公亮。开藩,指曾公亮在地方任职。 行藏有道俱奇绝:行藏,指品行、志向。有道,指符合道德规范。俱,都是。 谁似清名萃一门:清名,指清廉的名声。萃
注释: 我正在接受主上(皇帝)的文教,教授我大著(《资治通鉴》这部书)受到宠示(赞扬)。我接着严韵(杜甫的诗风),仰承盛意(对皇上恩典的感念和酬谢)。 冥搜潜叹眼俱高,我欲还家备百牢。 三十三人齐上去,举杯帆外送洪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写的,表达了他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前两句“冥搜潜叹眼俱高,我欲还家备百牢。”意思是说,我深深地搜索自己的内心,感叹自己的眼睛都显得高大了。我想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的对象是子玉教授,诗中称赞其学问高深,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鉴赏: 上句“鉴别毫厘岂易哉”,意为对事物的识别与鉴定,需要极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非易事。下句“逢奇何惜读千回”意为面对奇特、非凡的发现,我们应当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深入钻研,反复品味。两句诗共同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的态度。 第三句“充囊未可矜前得”,意味着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
正蒙主文教授大著宠示佳章,辄继严韵仰酬盛意之辱兼呈诸契丈幸赐采瞩。正皇恐再拜。 学禁初行好断魂,中庸大学委尘昏。 如今天子都除却,正学何忧更屈伸。 注释: ①正蒙:即《正蒙》,程颢、程颐的哲学著作,包括《定性书》《识仁篇》等文章。 ②主文:程颢的学生。 ③大著:指程颢的著作。 ④宠示:表示宠爱。 ⑤辄:就。 ⑥严韵:严谨的诗韵。 ⑦仰酬:敬仰而报答。 ⑧盛意:深厚的情意。 ⑨“学禁”二句
漕司的公文传来,劝稼望见资州,忆起王褒李鼎祚。 文王既没易中没,孔子重明汉又衰。 可惜李生真力学,但求象数不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