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正
这首诗是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的,其内容如下: 诗句解读与赏析 徽学诸孙亦俊游 - 注释: 指徽学家族的子孙也才华横溢,游历四方。 - 赏析:这里表达了对徽学家族后代才华的赞美,他们如同骏马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抱负。 舌端造化挽洪流 - 注释: 用舌头来创造世界,比喻言辞能影响或改变事物的发展。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影响力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首句写诗人重访旧游之地,心中满怀感慨,故用“怅然有怀”概括全篇。第二、三句是说当年自己志在四方,意气豪迈,把文章当作经书来看待。第四、五句是说现在看到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不禁感到惋惜。这两句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最后两句是诗人自叹不遇,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情。 【答案】 译文: 当年我胸怀壮志,立志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此我把文章当成了六经。
小舟溯马湖江 横斜骤雨巾折角,屈曲小舟屋打头。 石壁愈高天愈远,乱云深处羁縻州。 注释:小舟顺流而下,突然遭遇了暴雨的袭击,雨水横斜倾泻,湿透了衣襟,船头的小舟被风吹得曲折不平。陡峭的山峰和高耸入云的石壁越来越近,在乌云遮天的远处,有一座羁縻州,仿佛是远方的孤岛。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风雨、山石、云雾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 自修盟好讳言兵,竞喜丰年贺太平。 养得狐狸解猖獗,健儿还胜老儒生。 注释: 奉送:赠送。三荣:指唐朝的三位皇帝,即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和唐代宗李豫。文游益昌: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奉送公序》诗,意为奉送你们到益昌县去。这首诗是王维为好友公序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 自修盟好讳言兵:自修盟好:指双方缔结友好盟约,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讳言兵
这首诗是作者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也是对自己仕途的一种感慨。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过丹山访黄元英不值英壬子岁正资州所解进士也(过丹山访黄元英不值英壬子岁正资州所解进士也):过丹山,指作者曾经在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任户曹的经历。黄元英,即黄庭坚,作者的朋友,壬子岁,是指作者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时间。正资州,指的是作者在资州担任官时的情况。所解进士,指的是作者当时被选拔为贡生
【诗句释义】: 昨有幸能够见到子玉教授,并得以讨论其学说,其观点源于《订顽克己铭》,文辞致超绝。便借前韵以庆,同时呈给各位丈人。希望能得到您一笑,谨再次拜上。 【注释及赏析】: 1. 昨幸甚得见子玉教授丈得一论其说出于订顽克己铭词致超绝辄借前韵以庆兼呈诸丈幸乞一笑正再拜上 注释:昨天非常高兴能见到子玉教授,并就其学说进行了讨论,其观点源于修订顽劣、克制自我的铭言,言辞文雅超绝,便借前韵以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然后逐句逐层分析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等,最后总结归纳即可。 (1) 题干“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在翻译时注意关键词的添加,并且要有简要的赏析。 ①“秦接衰周汉接秦”,意思是说秦朝继承了周朝的制度,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所给的注解进行具体分析作答。“熙宁使者今何在,元祐师臣去不归”的意思是:现在的使臣都到哪里去了?元祐年间的师臣们已经离世,不再回来。“独对江山舒望眼,悠然天际见云飞”的意思是:只有面对这美丽的山河,才能舒展自己的眼界;在天边看到那飘动的白云。“独对”意为面对、对着;“悠然”意为闲适的样子
奉送三荣王子文游益昌 料得人人喜自新,尔民元是汉人民。 君王仁对于天下,元帅慈祥也似春。 注释: 1. 料得人人喜自新:推测人们一定会因为新的开始而感到欢喜。料得,推测;人人,指每一个人;喜自新,指因为新的开始而感到欢喜。 2. 尔民元是汉人民:你们原本就是汉朝的子民。尔民,指你们;元,原本;汉人民,指汉朝的子民。 3. 君王仁对于天下:君王的仁慈之心对天下都有益。君王,指天子;仁,仁慈;对
【注释】 命解:命运注定。 干戈:古代兵器,借指战争。 【赏析】 这首诗用典,以臧仓解谗喻人,暗含天意在干戈,不因臧仓而止战的意思。诗人通过典故的运用,表明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也表现了忧国之情。 首句“世谓臧仓解谮轲”,是说世人都认为臧仓能解谗,但第二句“岂知天意在干戈”却否定了世人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战争的不满,认为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第三句“如天便欲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