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
贝叶东来不隔江,青瑶刻作宝华幢。 龙翰别致三千匹,翠羽生输四十双。 天上神闲雷下斧,人间客醉月萦窗。 嵩南半截云虹色,宜著韩家小石淙。 注释:贝叶:佛经中的梵文经典,这里指代佛教经典。龙翰:古代传说中的神马名。三千匹、四十双:《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汉武帝时曾得到天马三匹,玉鞍四副,因此这里的“三千匹”和“四十双”都指代珍贵的宝物。天上神闲:形容天空的神灵闲适自在。人世间客:形容凡人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对全诗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送李文晦佥事易节燕南二首》这首诗作简要赏析。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答题要求是赏析,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 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十首 水草方方善,弓弧户户便。 合围连妇女,从戍到曾玄。 雪毳千家帐,冰瓢百眼泉。 浚稽山更北,长望斗光悬。 ``` 我们对每句诗进行逐字释义: 1. 水草方方善:这里的“方方”可能指的是分布均匀,而“善”在这里可能是形容词,表示水草生长得宜、茂盛。整体上,这句诗描述了水草生长得很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2. 弓弧户户便
【注释】 心赏他年屡:指希望在将来能再次欣赏。湖光:指湖面风光。此处全,形容湖面风光十分美丽。 细竹侵除道:细竹长到路旁。残阳:落日的余晖。满系船:夕阳西下时,把船拴在岸边。 毋将比西子:不要拿我与西施相比。华颠:花白的头发,指老人的发顶。 【译文】 二月七日和陈新甫、甘允一起饮酒于范使君亭中,希望在将来再来这里饮酒 湖面的风光十分美丽,人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欣赏美景,而不必担忧自己的安危 春天到来
睡余偶题二首 此世何多幸,予生厚自怜。 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 正是稊能熟,其如橘不迁。 摧藏南郭隐,放浪北窗眠。 注释: - 简书:指书信。简,书信的简牍,即古代的一种书面材料;书,书信。 - 厉:禁止。 - 粟(tí):泛指谷物,这里特指稻谷。 - 摧藏:指隐居,隐居生活。 - 放浪:放纵
这首诗是初夏斋中杂题三首的第二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经月始一出,移时还小劳。 注释: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有一天可以出来了。但出来后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所以会感到有些劳累。 2. 生涯依马磨,力作问蚕缫。 注释:我的生活就像马磨一样,不断地磨炼自己。努力工作就像问蚕问丝一样,不断寻求提升自己的机会。 3. 藤刺青阴密,楸花紫艳高。 注释:藤上的刺儿密密麻麻,像一片绿色的阴影
柳贯的《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中,“幄殿层云障”描绘了帐篷般的宫殿前层层叠叠的云朵仿佛是屏障一般。 在《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幄殿层云障》中,“奇鹰皆戴角”形容这些威猛的鸟儿似乎都长着角一样,增添了一种奇异而生动的感觉。 在《同杨仲礼和袁集贤上都诗十首》中,“瀚海将临幸”,这里的“瀚海”意味着广阔的沙漠,象征着辽阔的土地或国家疆域,“临幸”则表达了帝王或统治者的到来
``` 经游还绝塞,际遇复清朝。 大暑无蒙绤,轻寒已御貂。 盘空齑屡荐,觞至酒频浇。 贫病谙为客,何惭带减腰。 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经游还绝塞,际遇复清朝”:我这次经过边关回到京城,又遇到了一个清明的时代。 - “大暑无蒙绤,轻寒已御貂”:在盛夏的大热天气里,我穿着薄的衣物;而在初秋的微凉中,我已经穿上了裘皮的大衣保暖。 - “盘空齑屡荐,觞至酒频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临江范德机以母丧哀毁而卒》。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闻临江范德机以母丧哀毁而卒 - 听闻临江的范德机因母亲去世而悲痛欲绝,最终去世。 服斩谁非子,摧形不有身 - 穿着丧服的人是谁呢?他的形体被摧毁了,却没有生命。这句话表达了对范德机的哀悼之情。 使能穿圹入,果胜阙泉亲 - 如果能使死者能够穿过地缝进入坟墓,那真的是胜过让泉水枯竭,使得亲人思念不已
送李文晦佥事易节燕南二首 《北门行》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李文晦赴任,作者送至北门并赠以《北门行》。后两句为赠别语。 “北候催乘传”,北国使者在催促车马准备出发时,诗人便把对李文晦的祝愿写进诗中:“东人挽去辕”。这是说东方的人拉起战车,让李文晦启程。 “不观沧海小,安识太行尊”,这两句是说:你若没有亲眼看到那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就根本不知道太行山是多么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