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注释】 ①美人家:指陈子隽的家。美人家,泛指美女之家。湖水阴:湖中景色美丽,但天色昏暗,故称湖水阴。②相望不得去相寻:指陈子隽因公事在外地,而自己不能前往寻访。“相望”即相互望着,“不得去”是“不(能)得(去)”,“相寻”即相互寻找,“不”(又作“毋”)“得寻”是“不去”。“去”“寻”二字互为反义。③舟楫:船桨。楫,船桨。④门前波浪深:指家门前的湖浪很急,波浪很深。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
【注解】 ①暖日:温暖的阳光。 ②脂颜:脸,泛指容颜。 ③晓困:早晨的困顿。 ④倚春酣:倚靠着春光而酣饮(春光指春风)。 ⑤一枝:这里比喻海棠花。 ⑥貌得:长得很像。 ⑦翻觉情浓思不堪:反而感到情感浓烈到不能忍受的境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海棠”为题。首句写初春的海棠花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妩媚;次句则写它依靠着春风,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快乐。“一枝”,喻指海棠花一朵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该诗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万里江山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昔年曾作子长游”,“曾”,曾经;“子长”,指司马相如,这里用其人名代称自己。这句意思是说:以前我曾经像司马相如一样游览过这万里江山
注释:亲手织制的纹罗衣刚刚落成,便立刻为郎君裁剪。衣服制作好后却舍不得穿,担心穿着它时会留下酒痕。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亲手为自己心爱的郎君制作衣物的情景。她亲手织制了纹罗衣,并为其精心剪裁,希望这件衣物能够陪伴郎君度过每一个美好时光。然而,当这件衣物终于制作完成时,她却因为害怕沾染上酒气而不敢穿在身上。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郎君的深情厚意和对自己美貌的担忧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语言。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诗歌的情感。 “天寒游子客衣单”一句,点出时间、地点,渲染氛围,突出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之苦。“梦绕家林到夜阑”,写出了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应是吾亲念儿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倚门日日望归鞍”,写诗人每日在门口翘首以待的情景。 【答案】 译文 冬天天冷,游子的衣裳很单薄,梦见自己回到了家园。
注释: 1. 竹屋新成绕涧阿,年来避地隐烟萝:竹屋新建在山涧的边上,这是诗人避居山林时所建。 2. 门前不是长安路,却笑行人也谩过:诗人的住所就在门前,可他却不认为自己是在长安,反而讥笑那些路过此地的人,说他们也只是在白白走过而已。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感慨。诗人在新筑的竹屋旁,远离喧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和安宁。然而,这种生活并非他所追求的,因为他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归隐
【解析】 1.廿四:指二十四桥。何人:是谁。 2.琼花:扬州的一种名花,芍药:扬州的另一种名花。 3.且访平山:去访问平山堂。平山堂是扬州著名的园林,旧时文人雅士常来游赏。 赏析: 首句“春满扬州廿四桥”,写扬州二十四桥在春天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两句写人物活动作了铺垫。第二、三句承上而来,诗人由景入情,描绘了一幅闲适优雅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扬州景色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则点明诗题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重要词句,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理解作答。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赏析,注意从手法、情感、意境等方面来赏析,同时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庭外红梅艳染坯”一句,“庭外”“红梅”“艳染坯”,写出了庭院外的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娇媚,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冷与悲愁,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注释】陈子隽宪郎:指陈子推。 【赏析】《寄陈子推宪郎》,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陈子推高尚品德的赞扬,以及对陈子推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陈子推的敬仰之情。 首句“一月不见陈公子”,描绘了作者与陈子推相隔一个月的时间,表达了对陈子推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陈公子”是指陈子推,他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他的知己。 次句“便觉令人鄙吝生”,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陈子推的崇敬之情
第一首诗:黄葵 绿侵鸡距疏分叶,黄染鹅雏淡着花。 暑雨凉风新入画,不将秾艳竞春华。 注释: 1. 绿侵鸡距:形容黄色的葵花叶子与绿色的鸡冠相似,仿佛是绿意侵染。 2. 黄染鹅雏:形容黄色的葵花与白色的鹅雏相似,仿佛是黄色沾染了白色。 3. 暑雨凉风:形容夏日的炎热和凉爽的秋风。 4. 新入画:形容葵花刚刚被引入画面。 5. 不将:不让,不与。 6. 秾艳:鲜艳浓烈的色彩。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