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诗句输出: 灵迹初开不记年,危峰如削路如悬。 曾闻匹马临池饮,恐有群羊化石眠。 译文输出: 在方岩的遗迹中,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的足迹,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就像这山一样,虽然已经历经千年,却依然屹立不倒。我曾听闻有人骑着马来到这个池塘边饮水,不知道是否有人像这山一样,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化作了石头。风吹过,仿佛能听到古人佩带的玉佩声,雨落下,香气弥漫在空中。 注释输出: - 灵迹初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与朋友周季长离别时所作。诗人以丰富的历史典故、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昔时紫绶侍云霄,今日春风换绿袍”,诗人回忆了过去,那时自己曾经穿着紫色的官服,侍奉在皇帝身边(紫绶),而现在却身着绿色官服,准备赴淮西帅幕(帅幕即节度使幕府)了。这里的紫绶和绿袍都是官员的服饰,紫绶代表高官,绿袍则代表着即将开始的新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需要考生准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把握诗歌的意境,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北游途中遇雨而写的。首联点出“阻雨”这一诗题;颔联写自己被雨困住,但仍然坚持创作,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颈联描写了雨势之大、之猛烈,以及雨后山色的变化;尾联写出了作者对旅途劳顿的痛苦感受,以及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次韵韩与玉上都道中阻雨见寄 (宋)陆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把握诗歌内容,最后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过济州城南”,交代诗人的行程是经过济州城。“苍茫烟火杂风沙,商馆民庐一万家”写济州城内的景致。“苍茫烟火杂风沙”是说城外,烟霭笼罩着苍茫的天地间,风中夹杂着沙尘。“烟火”、“风沙”都写出了济州城的荒芜破败之状,也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凄凉。“商馆民庐一万家”
【注释】 桐庐: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轻风细雨:指春风雨景,轻和细是形容春风的。 川回流环:指江流曲折回环。几讶:几次感到。船无路:指船行在江中,看不到岸。 林缺时看屋有窗:指在树林里行走时,看到人家的房屋窗户。 野果青包垂个个:指野果成熟时,果实呈青色,挂在树上。 水禽白羽去双双:指水禽的羽毛呈白色,一队队地飞去。 新酿村醅正满缸:指新酿的酒,酒液满缸子。醅,即酒。 【赏析】
通州有作 此生踪迹付飘蓬,几度凭高眼欲空。 芳草合时初北上,白云飞处正南中。 清朝物论闻多采,蚤岁辞华恨未工。 矫首神京天咫尺,明朝喜拜玉堂翁。 注释: 1. 此生踪迹付飘蓬:此生的命运如同随风飘荡的浮萍,无法掌控自己的归宿。 2. 几度凭高眼欲空:我多少次站在高处,眼睛却因为思念而感到空洞。 3. 芳草合时初北上:春天来临的时候,芳草从北方开始生长。 4. 白云飞处正南中
【译文】 我行已经到达漷州城,思念你河南尚在行程中。千里之约终成空,一夜入梦始动情。喜见你容颜如月照梁,怀疑我的才思如春草生。何时能登临共携手,秋风还满白云京。 注释: 至 :到了;漷州城:地名;河南:指汴河,即黄河的支流。 千里 :形容路途遥远;相期 :相约,相会;误约 :没有如期相会;关情 :动情;月梁:月亮照到的屋梁上;一宵 :一晚;才思多疑 :才思被春天的草木所感染而产生怀疑;何日
【注释】 1. 姑苏台: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虎丘山上。 2. 故垒:指三国时孙权所筑的京口壁垒,故址在今江苏镇江附近。 3. 凭高:站在高处,凭倚栏杆,登高远望。 4. 吴越:春秋时吴国和越国,都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跨东南。 5. 天入江湖:指天地广阔无边,与江海交融。 6. 催发变:促使事物发生变化。 7. 文章:这里泛指诗赋文章,指政治才能。 8. 商歌:古代一种歌曲,商代以五音为主
【注释】: 1. 干将,即吴地的名匠干将。 2. 席上珍,指席上的美食佳肴。 3. 中吴,指江苏一带。 4. 才名,有才能和名声。 5. 籍籍,众多的样子。 6. 世议,社会上的评价。 7. 丘园,山野田园。此处借指隐居之地。 8. 束帛,古代的一种礼制,用白布包裹成束,表示赠送的礼物。 9. 江汉,长江与汉水。 10. 太玄,指《太玄经》,是扬雄的著作,这里用作谦称。 11. 反误身
诗句释义与赏析 百里春帆到海隅 - 释义: 形容船只浩荡,如同百尺高的帆船到达了遥远的海角。 - 赏析: “百里春帆”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海上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海洋时的内心感受。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映射,象征着旅途的遥远和未知。 不堪回首拂征裾 - 释义: 不忍回头看那飘扬的衣裾,因为那里承载着过去的岁月和记忆。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