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常熟舟中 一自归来东海涯,每依北斗望京华。才疏谩结交游广,身远时惊梦寐赊。风雨扁舟今若此,功名壮志倍堪嗟。故人只在虞山下,同看寒梅雪后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郭谏臣,明代诗人。他以五言律诗《常熟舟中》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一自归来东海涯”,表达了诗人自回归东海之滨以来的心情和感受。次句“每依北斗望京华”则描绘了诗人遥望京城、期盼故土的情景。第三句“才疏谩结交游广”
【注释】 ①东阳:今属浙江。胡先生:胡翼之,北宋名臣,字宗孟。 ②元白:白居易、元稹,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同为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③疏杨:指柳树,因古人常于柳下送别,故称。 ④海内:指天下,泛指全国,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⑤儒宗:儒家学者的领袖。 【赏析】 这首诗是王十朋为胡翼之所作。王十朋曾与胡翼之在江西萍乡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结为知己,并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后来胡翼之任东阳太守
译文: 暑夏的雨和凉风在七月结束,在萧然山堂看飞云。海水和江水在咫尺之间融合,吴山越山在图画中分开。干戈满目正是崇尚武力的时候,笔砚随身谁卖文?幸运地有风流二三位朋友,清吟剧饮一直到斜曛。 注释: 1. 七月尽:指农历七月三十日。 2. 萧然山堂:高则诚所筑山堂。 3. 璧间韵:指高则诚《秋夜月下琴兴》诗中的“玉柱联珠”句和“碧落黄泉”句。 赏析: 这首诗是高则诚与友人一起游览萧然山堂时写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其情感,然后结合注释进行翻译,最后赏析即可。“十年奔走竟何为”,意为:十年来四处奔波,到底为了什么?“转觉谋生事事非”,意为:反而觉得谋生的事情全不对。“时序每惊愁里换,家山长向梦中归”两句写诗人的心境。诗人认为年华易逝,岁月催人,时光在愁苦中流逝,家乡的山水常在梦中出现。“吴江岁晚寒波积,楚塞天边鸿雁稀”两句写眼前之景
注释: 陪黄先生至东阳谒胡先生有诗次韵 其二:现在这个时代,文名归属于两位老先生,何况他们出仕和退隐经常相遇。 秋风官马泺阳道,春日肩舆岘首峰:秋天的时候,我在官马泺的大道上行走;春天的时候,我坐上肩舆在岘首的山峰上行走。 酒盏未空浑觉醉,罗衣初试已嫌重:我还没有喝够,就感到醉意了;我刚穿上罗衣,就感觉有点沉重。 多应杖屦从容地,前辈风流得共宗:我应该是悠闲自在地行走在道路上;我的前代人
诗名:赠别晋秀才 一、诗句释义与赏析 “逆旅论交未一年,匆匆为别觉凄然。”:在短暂的交往中,离别来得突然而让人感到凄凉。逆旅指的是旅馆,这里暗示了与晋秀才仅短暂相聚的遗憾;论交即谈论友情,未一年则说明时间之短促;匆匆为别表达了离别时的匆忙与不舍。 “官河去棹多春水,故里归耕有石田。”:春天的河水波光粼粼,家乡的田野上已经插满了秧苗。去棹意味着离开船只,多春水暗指春天景色的美好与离别的哀愁
【注释】 迢递:遥远。吴帆:指船帆。御河:指京杭大运河。都城:京城。郁嵯峨:形容山势高耸。九重:九重的天,指皇宫,也泛指朝廷。尺五:一尺多。陈上策:提出治国良策。高才:才能出众的人。巍科:高大的科第。春风晓日:春风吹拂着早晨的太阳。桥门:指京城城门。相迎:相互接待。振佩珂:佩带玉饰,表示显贵。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送别韩执中,韩执中乘船赴京,而诗人则站在江岸上远望
【诗句释义】 京华一别六年,春天的京城仿佛已过去了六度春秋。在浙江重逢,如同分别时一样容易分离。 皇上喜欢圣明,深深念及国家,你我作为儒生,远赴边关从军。 青油幕上冷月三更,昼锦衣下五色云彩。 壮年时期应当立志建功,惭愧无计可施助于斯文。 【注释】 赠虞幼悦并简涂仲宣还江西:赠送给虞幼悦并简去涂仲宣回江西。 京华:指洛阳,古为天下之中,故有“京华”之称。 浙:指浙江一带。 圣君:皇帝,君王。
【注释】 罗衫:指罗织而成的衣服,即轻纱衣。相宜:合适。何人:谁。绣水:指苏州的西施浣纱处。衔杯:指饮宴时手持酒杯的样子。不似:不像。金陵:今南京。揽辔:指握剑。天地风尘:指国事家事。三尺剑:泛指利剑。江湖岁月:借代自己一生的经历。一篇诗:指自己的诗文集。只今:如今。 【译文】 自从南方气候转迟,十月里穿上轻薄的罗衫还觉得十分适宜。谁能像我一样,在苏州的绣水之滨,与好友把酒言欢;又像在金陵
楼船归路望蓬莱,十里荷花映醉腮。 小帜大旗斜日照,短箫长笛远天回。 将军自是王孙贵,坐客惭非处士才。 分付沙头双白鹭,忘机彼此莫相猜。 注释: 1. 楼船归路望蓬莱:乘坐楼船在归途中遥望蓬莱仙山。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或美好的归宿。 2. 十里荷花映醉腮:远处的荷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映照着人的脸颊,使人陶醉。 3. 小帜大旗斜日照,短箫长笛远天回:旗帜随风飘扬,笛声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