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注释】 “南湖道中”:作者在南湖上作诗。一、二句是描写景物的诗句,写诗人乘着小船在平缓的湖面上悠然自得地游赏。漠漠——形容湖水浩渺;小艇(jiàn)回,指小船在水面轻轻荡漾;芙蓉花外有轩台,指船上建有亭台,供人观赏风景。三、四句是写景议论的句子,以“一望”、“三千顷”来夸张湖面广阔无边,用“南风”、“雨来”来说明天气变化多端;高卧南风看雨来,指在南风吹来的南湖畔上静卧休息
【解析】 此诗是作者对西溪景色的赞美。首句写诗人对西溪的喜爱之情。次句写西溪的地理位置,突出其“云”的特色。三、四两句写西溪的景色,以“画屏”喻山,写出西溪山水之美。五句写西溪的环境,突出其“清”。六句写西溪的特点,突出其“逸”。尾联写诗人在西溪的感受。全诗意境优美,清新雅致。 【答案】 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 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 薄俗无商隐,清时有逸才。 松竹更须栽
《满江红·不爱浮花》 - 注释: - 不爱浮花:不喜欢那些浮华的事物,如浮花等。 - 元只爱、松筠高节:原本只喜欢松树和竹子的高洁节操。 - 归去好、草堂风雨,对床心切:回家的好地方是风雨交加的草堂,和你一起坐着很安心。 - 东鲁云山多秀丽,西溪泉石尤香洁:东边鲁地的云山景色优美,西边溪边的石头特别清新。 - 待英灵、重入梦中来,分明说:等着英明的灵魂再次进入我的梦中,清晰地说出。 - 今古异
踏莎行 · 雪中看梅花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译文: 两种风格,一种制作。雪花全像梅花萼。仔细观察不是雪无香,是天风吹得香零落。虽然一样,却更胜一筹。雪花不象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花和梅花在风中的景象。诗人通过比较雪花和梅花的不同特点
【注释】 为宋太守寿:为宋某祝寿。 秋事:指秋天的景色。 重阳:即重九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插茱萸等风俗。 天公留泛九霞觞:上天故意留下这一天作为庆祝的日子,让我们共庆佳节。 故教争十日:所以故意让这十天来庆祝。 争:竞争之意,这里是“故”的意思。 风露寿华堂:在凉爽的风中和明亮的月光下庆祝寿宴。 灵椿(chun):古书上说椿木可以活千年,所以常用来比喻人的寿命长。 桑梓:故乡
【诗句释义】 十月小春天气好,尧蓂五叶初开。长庚曾记梦中来。襟灵元洒落,风骨不尘埃。 瑞霭云生香满室,安排北海尊罍。仙人来献紫霞杯。共添山海寿,东阁胜蓬莱。 【译文】 十月小春天气好,尧帝时蓂树的第五片叶子刚刚展开。曾记得在梦中见到长庚星出现。胸怀宽广如天地之灵秀,气质高雅不沾尘世之气。 天空飘荡着祥云,香气弥漫整个屋子,摆满了北海的酒樽。仙人前来献上紫色的酒杯,共同为山海增寿
【注释】 1. 寿高伯川:祝高伯川长寿。 2. 蓂荚生三秋:指初夏时节,蓂(míng)荚已生出,预示秋天将到。三秋:一年中的第三个季度。八月:指秋季。 3. 气漙风露清明:指节气到了白露时节,天清气爽,风露清凉。 4. 诞(dàn)来人世作豪英:出生时即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和志向,成为豪杰、英雄。 5. 性天元广大:本性宽广宏大。 6. 心地尽宽平:心胸宽大平和。 7. 书院兴秋谁得似
水调歌头·端午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端午节,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此词上片以酒为题,写自己重阳节饮宴、吃粽子的情景;下片则以艾草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注释】 ①重午:旧俗谓五月五日为重午节。 ②节物:节日中的物品。 ③己喜:也作“已喜”,已经喜欢。④佩兰翁:指屈原。佩兰,香草名,屈原有《离骚》、《九章》等诗
【注释】 瑞气:祥瑞之气。九天:指天上,这里借指帝王或高官。碧桃:即寿桃,传说为神仙吃的仙果。黄阁:指中书省,唐时以紫微垣为中书省之象,故称黄阁。 【译文】 朝堂上充满了吉祥的征兆,欢声笑语回荡庭院槐树旁。天上的寿星被九天招请下来共贺。歌声飞扬,如同白云般的乐曲;美酒泛溢,如同紫霞杯中的琼浆。 八十岁的老人谁能比得上?他具有超凡脱俗的风骨,犹如仙风拂去尘世的烦恼。他就是那栋梁之才
【注释】 《水龙吟·中秋和人韵》:词牌名;“西风”、“堂空”、“萧鼓”、“明月”等,都是写中秋月的。 “南楼老子”,指苏轼自己。《南楼》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思是说,人生到处都一样,就像大雁在雪地上留下爪印一样,哪里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是说,人生到处都是一样的,只有苏轼与众不同。 【赏析】 《水龙吟·中秋和人韵》是一首咏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