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
和临寒食有感五绝 何处登临散客愁,千墩浦上听渔讴。 清明落尽梨花雪,能得春风几日游。 注释:这首诗是元朝诗人谢应芳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在清明节时的活动,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其中“何处登临散客愁”表达了作者在登高望远时的孤独和迷茫。“千墩浦上听渔讴”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展现了渔民们的生活状态
【注释】 白发萧萧客未归(“萧萧”形容人鬓发斑白,这里指诗人自己。) 凄风紧雨禁烟时(“凄风”,寒风;“禁烟”:禁止烟火,即禁火。“禁烟时”即禁烟节令,指寒食节。) 青苔白骨寻常事(寻常事:平常的事。“青苔”与“白骨”皆喻人之死。) 堪笑田文为客悲(“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名文。因曾收留过许多逃亡的士人为门客而闻名,所以后人称他为田文君或田夫子。)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
【注释】 邹忠:指邹阳,西汉时人,曾任京兆尹。墓田赋:汉成帝时王吉为郡守,曾奏请赐给百姓墓地和赋税,后因称赐民田曰“墓田”。 府公:指邹阳的字或号。沾:沾染。幽壤:深埋地下的土地。礼部:古代官署名,掌管礼仪祭祀等事。翠珉:用青石制成的碑,上面刻着文字。 寒食清明:即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5日前后。《晋书·礼志》载:“寒食既断火,谓之寒食。”《旧唐书·音乐志一》载:“清明拜扫,亦谓寒食
喜复邹忠公墓田赋绝句十首谢两郡侯 其二 里翁犹记前朝事,五马年年上冢来。白鸟能言高桂古,黄杨合把细花开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谢应芳的作品《喜复邹忠公墓田赋绝句十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现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的深刻理解。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里翁犹记前朝事,五马年年上冢来。 白鸟能言高桂古,黄杨合把细花开。 2.
【注解】 吮痈:吸脓疗毒。痈,一种皮肤病或感染。五侯:古代贵族封君的代称,指王公贵族、显贵官僚。赊(shē):赊欠。童子:年轻男子。绝:吟咏成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写于兵乱之后。当时诗人在兵荒马乱中,生活十分艰难,没有医药可供治疗,只得“口占”一首以自遣愁怀。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反映了当时战乱时期人民的疾苦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愤懑。 首句说“吮痈人在五侯家”,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炼字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原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作答此题时,首先理解原诗的意思,然后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烈塘坟上树如云”是说坟墓之上树木茂密,像云彩一样。“一扫东风十五春”意谓扫除了春天的暖风,使冬天的寒气又回来了。“不信令威归不得,竟移华表属他人”意思是不相信令威真的不能归来,他竟然被移到了别人的头上
【注释】 林自:作者自称。■城,地名,即今江苏扬州北郊的宝应。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以六幅蒲帆带雨开,点明时间是四月二日,地点在宝应。第二句写从湖面过艇子的情景。第三句写妻子倚门树的情景。末句写雪花飘落的情景。全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四月二日在宝应,有六幅蒲帆带着春雨,在湖面上驶来,经过宝应城的船儿,扬起雪白的浪花。远处有一座孤村,老妻正在门前树下凝望。绿苔上覆盖着白雪、雪花和杨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首 - 诗句:「四壁青山眼欲花」 - 译文:四周环顾都是青山,仿佛眼睛都快要看花了。 - 关键词:四壁、青山、眼欲花 - 注释:这里的“四壁”指的是四周的环境或空间。“青山”是指周围的山。“眼欲花”形容景色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好像看到了花开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户外,四周环顾,只见青山绿水,景色如画
注释:一条小路上落满了花瓣,春天的白天静谧而宁静;周围的邻居家都有茂盛的树木,绿叶遮天。孩子们已经忘记了对故乡的思念,只是随意地谈论着春风像故园一样温暖。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一径落花”、“四邻嘉树”等词句,勾勒出春昼的美景,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然而,这种美景并没有打动人们的心灵,反而让孩子们忘却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们只是随意地谈论起来
【注释】 一幅:一幅云彩,形容春云之美。 巧似裁:像精巧地裁出。 碧山来:碧绿的山峰从远方飞过来。 夹竹桃:一种花木,又名金丝桃、金线兰等,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烂熳(miàn):盛开貌。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浦玉田是清代著名画家,以擅画山水著称。他的画多写江南水乡景色。此作写于清明节,描写的是作者在郊外郊行时所见之景。“和浦玉田清明日郊行三首”即指这三首诗。 “一幅春云巧似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