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
【注释】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741年。 太平:天下太平,国运昌盛。 十月:农历十月,这里指代唐玄宗每年冬天去华清宫游玩的时间。 华清: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娇态:娇媚的神态。 蜀道:四川一带的险峻之路。 【赏析】 《题杨妃上马图》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咏史为题材,通过对比,突出了杨玉环的美貌和玄宗的荒淫。 首句“唐室开元致太平”,点明了时代背景。开元
烟云出没无间,山半在空虚半在山。 我亦闲中消日月,幽林深处听潺湲。 【注释】 1. 金碧山水:指王右丞的山水画。2. “无间”,即“无际”的意思。3. “消日月”,指消磨时光。4. “潺湲”,形容水流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首句“烟云出没无间,山半在空虚半在山”,描绘出了一幅烟云缭绕、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色。烟云出没无际
注释:忆往昔在毗山时,我热爱描绘生灵百态,无论是瓜、茄,还是其他什么,我都随心所欲地用笔去描绘。现在我已经老了,反而画得不好了,虽然我想学习园艺,但到现在也没有学会。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毗山写生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年岁渐长,技艺不精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注释: 1. 磊落为人天下奇 —— “磊落”形容人性格开朗、坦荡。“天下奇”表示这个人在人群中显得非常独特,不平凡。 2. 来参佛法始知机 —— “佛法”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机”在这里指智慧或悟性。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学习佛法,开始明白世间的真理和智慧。 3. 一言能悟圆通理 —— “一言能悟”表示一句话就能领悟到事物的精髓。“圆通理”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注释:目力所及之处千里之遥,但笔下无法描绘出,这大概就是因为我的余生太过于平凡。 一天兴致来了怎么能够遏制住?于是打开窗户写下去,写出了一片碧绿的山峦。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目穷千里笔不到”,意指虽然眼力可以看尽千里,但手中的笔墨却无法完全表达出来。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叹,也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无奈。 颔联“自是馀生坐太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的标题“题金碧山水卷四首”来理解,注意把握诗意。 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山笔底回。 江南的北苑(今江苏苏州)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他描绘出的溪山画卷,如在笔底回旋。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不管是六朝的兴盛与衰亡,我倒要开怀畅饮,让酒随画卷展开。 【答案】 示例:第一句中,“奇才”指画家的杰出才能;“万里”形容江南北苑之广
连雪可畏再赋律诗一首 阶檐积雪动经旬,犹自霏霏夜向晨。 四望莫分天地色,一时遮尽海山尘。 舞风不住缘何事,见日还销亦快人。 独欠故交来叩户,洛中高卧是前身。 诗句翻译 1. 阶檐积雪动经旬:描述台阶上的积雪已经堆积了很长时间,时间长达数周。 2. 犹自霏霏夜向晨:尽管夜晚来临,积雪仍旧在飘落,持续不断地覆盖着大地。 3. 四望莫分天地色:通过这层积雪,天空和大地的界限变得不明显
春日即事 十日春风暄且妍,溪头花柳竞相鲜。 美人遥隔山川外,社雨忽来尊俎前。 白发青春犹故我,夕阳幽草自新阡。 五陵公子莫相笑,曾散黄金乐少年。 注释 - 诗句一中,“十日春风暄且妍”中的“暄”意为暖和,“妍”为美好。诗人通过描绘十日的春风温暖、美好,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息。 - 诗句二中,“溪头花柳竞相鲜”中“竞”为争相,“鲜”为鲜艳。此处描绘了溪头的花与柳,相互竞争着展现出它们最鲜艳的颜色
我们来分析题目“题唐三学士图”。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式如下: ``` 题唐三学士图 唐三学士粲三英, 挺挺人才艺术精。 无事围棋春昼永, 至今画笔尚传名。 ``` 注释与赏析: 1. 唐三学士:指的是唐代的三位著名画家,他们分别是韩滉、李昭道和韦无际(或作韦无仪)。 - 注释1:韩滉、李昭道和韦无际是唐代最著名的三位画家。 2. 粲三英:形容三人才华出众,如同三颗璀璨的星星。 -
注释: 两两(指两个)挟着书本在大街上游玩,聚在一起戏耍不异同队鱼。 忽然儿态起争竞,丢弃书箱仇恨诗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们聚集在一起游玩的场景,其中一些人突然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诗书。诗人通过这种场景,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