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诗题“题墨山矾便面”意指题在墨矾石制成的便面上的诗句。 一、二句注释: - “方诸”:一种矿物,传说中其形像方,故称。 - “七里香”:形容墨矾石的香味浓郁,如七里外的芳香。 - “玉英”:指墨矾石上的花纹,如同玉石般洁白。 - “春阳”:春天的阳光,此处用来形容墨矾石在春光中散发的光泽。 三句注释: - “空山绝壑”:形容山势高峻,山谷深邃。 - “东风晚”
题熊自得丛竹便面 【注释】:熊,指竹子。丛竹,形容竹林茂密。便面,即“便面竹”,一种竹子。 【赏析】:这首诗描写竹子的茂盛和挺拔。第一句以“漪漪绿卷”描绘了竹子的绿色,第二句写竹子的挺拔不屈,第三句写竹子生长的旺盛。整首诗通过描写竹子的形态、颜色、姿态以及生长环境等,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顽强,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漪漪绿卷镜中天,元子何须苦恶圆? 【注释】:漪漪,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元子
【注释】王元章:王冕,元朝画家、诗人。 “南枝香少北枝多”一句中“南枝”指的是梅花的北向枝条,“北枝”指的是梅花的南向枝条。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是王冕在赞美梅花的诗。首句“旧时月色有谁歌”,意思是“昔日明月之下又有谁来吟唱”。第二句“拔剑王郎鬓已皤”是说当年王冕(王元章)还是个年轻有为的人,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第三句“惆怅春风旧词笔”,意思是“怅然失意,因为春天的风把过去写在纸上的词给吹散了”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夭矫穷鳞江海姿" - 描述了墨竹的形态,如同在江海边上挣扎的鱼。 - 夭矫: 指墨竹弯曲伸展的姿态。 - 穷鳞江海: 比喻墨竹生长在江河湖泊之中,具有一种与水共生的自然美。 - 姿态: 这里指的是墨竹弯曲伸展的姿态,形象地描绘了墨竹随风摇曳、挺拔向上的美感。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墨竹的自然姿态,传达出墨竹坚韧不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
注释: 雨带风襟,指仙女身上披着的云雨。玉体寒,指仙女肌肤如玉般洁白清冷。为谁解佩在江干?意思是问仙女为什么佩戴着玉佩,在江边呢?金支翠钿那复得?指的是仙女身上的装饰品金支和翠钿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愁归去便乘鸾,担心回去之后只能骑着神鸟鸾凤回天宫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赵子固的水仙,是作者对水仙花的拟人化的描写。“雨带风襟”“玉体寒”是写水仙的形态和姿态,“为谁解佩在江干”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题二马图二首》赏析 1. 第一首 2. 第二首 3. 整体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第一首 - 释义: 奚官洗浴后试骑一匹马,另一匹则嘶鸣不已。 - 译文: 奚官洗澡后尝试骑马,一匹已经上鞍另一匹却嘶叫不停。 第二首 - 释义: 房星之精四飞走,昭陵风雨夜凄凄。 - 译文: 房星之灵四处飞翔,昭陵夜晚风雨交加令人心酸。 注释 1. 奚官
注释:我遮挡着面庞,不嫌京城的尘土,一丛兰蕙出露在清冷的冰轮之中。只疑大地山河的影子,不照沅湘有放逐的臣子。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作者以“兰蕙”比喻自己,用“一丛兰蕙出冰轮”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诗人虽然身处京华,但并不嫌弃这尘俗的世界,而是将一片清心托付给那片洁净无暇的冰雪世界。 诗人在写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与希望。诗中“只疑大地山河影,不照沅湘有逐臣”
【注释】万顷:形容云海无边无际。淋漓:淋漓满纸,墨迹淋漓。高深:指山水的高低远近。分:辨别。那得:哪能。练裙:用练制的裙子,这里借指溪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画中山水的诗。诗人在题画时,首先从绘画的角度,对画面中展现的云、山、江水等景象作了概括性的描绘。接着又从欣赏的角度,对画中的景致作了一番细致的品评。 “海岳庵前万顷云,高深显晦属谁分?”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首句写庵前的大海和高山
诗名《题许道宁溪山秋晚图》的元代诗人郑元祐,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更蕴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江山黄落楚云寒:描述了秋季的自然景象,江山被染上了金黄色,落叶如雨般飘落,楚地(今湖北一带)的云层显得异常寒冷。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秋天的凄凉与萧瑟感。 2. 野老岩栖一坞宽
沙陀义儿御两马,正从梁晋争天下。 诗句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沙陀义儿驾驭两匹马,正从梁朝和晋国之间争夺天下的局面。沙陀义儿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英勇善战,多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里通过“御两马”的描写,展现了沙陀义儿的威武形象和军事才能,同时也暗示了他所处的乱世时代背景。而“正从梁晋争天下”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即沙陀义儿所在的势力与梁、晋两大势力之间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