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沙陀义儿御两马,正从梁晋争天下。 诗句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沙陀义儿驾驭两匹马,正从梁朝和晋国之间争夺天下的局面。沙陀义儿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英勇善战,多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这里通过“御两马”的描写,展现了沙陀义儿的威武形象和军事才能,同时也暗示了他所处的乱世时代背景。而“正从梁晋争天下”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即沙陀义儿所在的势力与梁、晋两大势力之间的争斗。
注释: 画史:擅长绘画的史官,这里指画家。 如此老颠:形容画家年纪很大,已经白发苍苍。 融:融合;笔触(biàn ):笔画。 青林白石:青绿和白色的山石。 江南路:长江以南的地区。 堪耕二顷田: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即二顷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画家的作品的诗。诗人首先对画家的技艺和经验表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将山川融入笔墨之中。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青绿和白色的山石
【注释】 啄疮:指马身上长疮。 乌去夕阳西:乌鸦飞走了,太阳落山了。 磨痒枯株振鬣嘶:在枯死的草上磨痒,马的鬃毛抖动起来发出叫声。 锦障泥:古代一种用彩色丝织成的障子。 【赏析】 此诗以“题赵仲穆擦痒马”为题,描写了一幅战场马戏图。全诗通过写马的“啄疮乌去”、“磨痒枯株”,以及“振鬣嘶”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战马的勇猛和矫健,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句一 石屋老人画竹石,后之学者森如织。 注释:这里描述了一位老艺术家(石屋老人)用笔墨描绘竹子和石头的情景。"石屋老人"可能是指一个擅长书法或绘画的老艺术家。“画”在这里指的是绘画,即用笔触、色彩等在纸上或其他载体上创造艺术形象的活动。“森如织”形容后人众多,就像织布一样密集,意味着学习这位老人技艺的人非常多,形成了一种学术上的繁荣景象。 译文:石屋的老人用他的笔墨绘制了竹子和石头
```markdown 西马图(节选) 西来万里气如云,便策天闲第一勋。 此日登歌荐清庙,于今能得几人闻?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析: - "西来万里气如云":形容西来的风和云气势磅礴,宛如滚滚云海。 - "便策天闲第一勋":意指他能够施展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功绩。 - "此日登歌荐清庙":指的是他在这一天登上祭坛,向祖先献歌。 - "于今能得几人闻"
【注释】 陆仲明:即陆抗,字子仁,吴郡吴县人。陆逊之兄,晋朝名臣,历任东中郎将、豫州牧、征西将军,封当阳侯,谥号“忠”。 笠泽:古泽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卜养亲:用占卜的方法来侍奉双亲。 裕如也:指心情舒畅。裕,宽舒;如,和乐。 韩墅桥: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南。 灼龟:占卜的一种。 灵应:感应灵验,这里指占卜所得的结果灵验。 足生涯:足以维持生活。 虔:恭敬。 慈亲:父母。 度岁华
顾定之竹二首·其一“虎头孙子顾参军,八法纵衡写墨君”。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以虎头的孙子自诩,展现了其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执着。通过使用“八法纵衡”,诗人强调了其书写技巧的高超与独特,体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在鉴赏这首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技术层面看,此句运用了丰富的书法术语,如“八法纵衡”,这些术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第一首: 事亲能孝祗天知,母子团圞不皱眉。 卖卜得钱勤孝养,菜羹香里及时炊。 注释:事奉父母能孝顺是上天所知道的,母子俩团聚在一起,面带微笑,没有皱眉。通过卖卜得来的钱,用来勤奋孝养,在菜羹的香气中按时做饭。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孝心和对家庭和睦的珍视。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上天所认可的,而母子团圞则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孝道,通过卖卜所得的钱来孝敬父母
【注释】 1. 揩痒马:即擦痒痒的骏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2. 图:指图画或画像。 3. 啄疮乌:啄疮鸟,一种鸟类,羽毛黑褐色,善于在树上啄食树皮上的虫子。 4. 去未斜阳:指傍晚时分,太阳还未落山的时候。 5. 雨足春堤草正长:雨水充沛使春天的堤岸长满了嫩绿的草丛。 6. 摩擦树根休技痒:树木因为生长得旺盛而不断产生新芽,所以会经常感到痒痒。这里用“磨”和“痒”来形象地描绘树木的生长状态。 7
【注释】卢益:即卢仝,唐代著名诗人。水仙花:指白描水仙画。三香:指水仙花的三种香气。海上仙人:指仙人。取将:取走。宫阙凝酥:形容宫中春景如酥似雪。写孤芳:用画笔描绘水仙花的孤芳。 【赏析】这首诗是卢仝写给友人卢益修的水仙花画的信。信中对这幅画赞美备至,称其为“好留屏曲”,并称赞画中的水仙花是“孤芳”。全诗以“三香”起兴,赞美画中的水仙花香气扑鼻;接着描写水仙花在宫中盛开的景色,赞美它的美丽和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