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主要意象和关键语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其情感主旨。 译文:十年筹划一次大睡,醒来后欲安天下百姓。忽然看见太阳像金子一样灿烂,还山归隐,成为一位老臣。 赏析: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与殷切期望。首句“十年一营睡”,表明了诗人为了安定人民生活,已经筹划多年。次句“醒起欲安民”
【注释】 云林小景:指隐士生活或山水画。云林,山名,在浙江钱塘。小景,风景。清閟阁:即“清风阁”,为晋代王羲之读书处。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士生活的诗。首联写诗人来到一个幽静的山林中,远望一座座层峦叠翠的山峰,近看一条清澈的溪流穿过树林,山色水光融为一体。次联是说,这里有一个古雅清幽的地方,那就是清风阁,诗人想去寻找这个地方。第三联写诗人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他看到古木参天,树荫低垂
注释:柯敬仲,名不详,唐末诗人。竹:借指梅。羁栖江梅:比喻诗人自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无法自由飞翔。飞墨鬓如丝:形容梅花的花瓣如同黑色的墨汁染成的一般。天远鸾留影:天上有鸾鸟飞翔,留下影子。筼筜雨后枝:筼筜是竹子的一种,雨后竹林中生长着嫩绿的竹叶,如同新长出的花枝。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自己的身世为鉴,借梅花自比,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注释】 拟:比拟。清光:月色,月光。南枝:指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首句写梅在西湖的明月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次句说梅花开放时,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旧时的往事(“拟”字是比拟的意思)。三四句写梅的香气四溢,满枝头都是雪白的梅花。全诗用词简练含蓄,意境高远清幽,有《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东亭桃李未及花,洛阳杨柳尚未绿”之句,但更富于画意和情致
诗句解析: 1. 吹箫江浦秋,舟荡碧云幽。 - 注释:秋天,江浦,萧声悠扬,舟在碧云之间飘荡。 - 赏析: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江南秋景图,江水与秋天相得益彰,萧声和舟影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2. 拟溯岩松下,诗盟订白鸥。 - 注释:打算溯流而上,到岩石下寻找松树;与白鸥结为诗友。 - 赏析: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鸟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译文: 1.
【注释】 寄张景昭二首:写给好友张景昭的两首诗。 萧斋:清静幽雅的书斋。 苔花:苔藓上生长的花草。 可堪:怎能忍受。 春欲去:春天就要走了。 遣(qiǎn):打发,送走。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张景昭离别之际的惜别之意。 前两句“梧竹荫萧斋,苔花绿上阶”,写景清新自然,有如一幅水墨画,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后两句“可堪春欲去,捉笔遣吟怀”,抒发了诗人惜别的情怀。 全诗以“梧竹”起兴
【注释】 修篁:长竹。篁,竹林。含雨馀:犹言“沾湿”。拂:摇动。清风起:清风拂动。扫破:扫除。碧玲珑:形容竹子的绿色。高堂净如洗:形容室内洁净。 【赏析】 这是描写画竹的诗,全篇以“竹”为中心意象,将竹比作人,写其风骨、气质、神采。诗人以画竹为题,从“竹”的外部特征写到其内在精神,层层深入,层层推进。首两句写竹的形象,第三句写竹的精神,第四句写竹的气魄,最后再回到竹的形象,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注释:冯岭少微星,群峰列帝青。太丘亲貌得,岩壑想尝经。 少微星即“虚宿”,古人认为天象能预示吉凶,所以这里用“冯岭少微星”来形容冯岭山的景色如诗如画。群峰指的是群山,列帝则是指帝王,所以群峰列帝青可以理解为群山如同帝王般雄伟壮观。太丘亲则是说作者对太丘的敬仰之情,亲貌得则是指作者在太丘面前的形象和气质,岩壑想尝经则是说作者想象自己在岩石和峡谷中历练的经历
诗句原文: 石湖十二咏 其一 沧波渺千顷,何处觅鸱夷? 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 注释解释: - “沧波渺千顷”:描述湖水广阔,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 - “何处觅鸱夷”: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鸱夷的好奇和探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敬仰。 - “同姓千年后”:暗示这位历史人物的后代仍在世上,他们的事迹将流传千古。 - “流芳著断碑”:意味着即使历史的尘埃落定
注释: 旧宅在桃花盛开的坞里,流波映照着草堂。 分别已经两个月了,我正听着雨声躺在方床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张景昭的两首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旧宅桃花坞,流波映草堂”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桃花坞,流水映照着草堂,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睽离将二月,听雨在方床”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已有两个月的时间,现在他正在听雨声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