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永定空衲者送茶 尘虑困春华,蒙分谷雨芽。 醍醐滋舌本,清气溢诗家。 注释:尘世的忧思让人感到困倦,这让我想起了春日的美好时光,也让我想起了春天的甘露和谷雨时节的嫩芽。这种珍贵的醍醐滋养我的舌头,清新的气息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让我的诗歌充满了灵感和力量。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和春天的甘露以及谷雨时节的嫩芽的美好感受和赞美。诗人以“尘虑”和“春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注释: 旧宅在桃花盛开的坞里,流波映照着草堂。 分别已经两个月了,我正听着雨声躺在方床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张景昭的两首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旧宅桃花坞,流波映草堂”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桃花坞,流水映照着草堂,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睽离将二月,听雨在方床”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已有两个月的时间,现在他正在听雨声躺在床上
注释:千叠的砚台山坳上,云雾缭绕看不见边际,图卷中留有那清雅的兴致,又为客人画了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千叠砚坳云”等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寓含着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解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景抒情。“清风起”,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抒发情感;“虞麓浣花庄”,点明地点,渲染出诗人的心境与环境。“乔木”二字,既指乔木,也暗含乔木之清高。“老我成长望”,是说诗人年事已高。“平安字数行”,是说诗人在暮年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尾联二句,写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期待与憧憬。“长者”,即老人;“平安”,语本《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石湖的诗。 石湖十二咏中的“石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首诗通过对石湖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句“敕赐宋名臣,穹碑载奎画。”描述了石湖被皇帝敕封为宋代名臣的荣誉称号,同时也提到了石湖上刻有描绘宋代名臣的穹碑。这里的“穹碑”指的是高耸、宏伟的纪念碑,而“奎画”则是指描绘宋名臣的壁画。这两句主要强调了石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
【注释】 沧波:沧海。石湖: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石湖十二咏:指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石湖集》中的一组诗。石湖:作者的别号。苏轼曾作《石湖歌》,故以称之。《石湖十二咏》即指这组诗。石湖十二咏,又名“石湖十二景”,是诗人对石湖风光的描绘,其中十二首分别描写石湖的十景。 鸱夷:古时传说中商朝末年吴王夫差所蓄的一只神鸟名,其音与“知”相近,后人遂以“鸱夷”代指才智之士。 同姓千年后
【注释】 石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西湖东北岸。石湖十二景包括望湖楼、南屏晚钟、宝石流霞、苏堤春晓、玉照亭、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冷泉亭、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和雷峰夕照等。石湖的景色优美,历来有“十里梅堤”之称,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石湖十二咏:指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石湖四题》。石湖即杭州西湖的别称。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在西湖游览写诗,将当时所见的十景分别赋诗为《石湖十题》
石湖十二咏·石湖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谁嗜先春味?当来制凤团。 注释:石湖上的小岛突兀地耸立在苍翠欲滴的山色中,湖水环绕着岛屿,宛如一个天然的圆盘。谁能享受到这春天的第一口美味呢?当来年制作出最好的茶叶吧。这首诗描绘了石湖上小岛上的美景,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第一口美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石湖十二咏·石湖 石湖,沧波渺千顷,何处觅鸱夷?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 注释: 《石湖十二咏》是元代诗人郑元祐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的辽阔景象以及历史变迁。诗中的“沧波渺千顷”形容湖泊广阔无垠,而“何处觅鸱夷”则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一句“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则表达了石湖作为家族荣耀的象征,其名字和事迹被后人铭记在心。 赏析:
注释:石湖十二咏石湖,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石湖的美丽景色。 危峰耸浮屠,七级雕阑曲。 危峰指的是山峰高耸入云,浮屠即佛塔,这里形容山峰如同一座座佛塔一样屹立在山腰上。七级雕阑曲,形容栏杆上的浮雕雕刻精美,每一级都有曲折的纹理。 影落湖波心,鱼龙骇常伏。 影子落在湖面上,鱼儿和龙都感到害怕,因为它们通常不会游到湖中心。这里的“伏”是指隐藏或躲藏,形容它们因影子出现而产生的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