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
谁嗜先春味?
当来制凤团。
石湖十二咏·石湖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谁嗜先春味?当来制凤团。
注释:石湖上的小岛突兀地耸立在苍翠欲滴的山色中,湖水环绕着岛屿,宛如一个天然的圆盘。谁能享受到这春天的第一口美味呢?当来年制作出最好的茶叶吧。这首诗描绘了石湖上小岛上的美景,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第一口美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
谁嗜先春味?
当来制凤团。
石湖十二咏·石湖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谁嗜先春味?当来制凤团。
注释:石湖上的小岛突兀地耸立在苍翠欲滴的山色中,湖水环绕着岛屿,宛如一个天然的圆盘。谁能享受到这春天的第一口美味呢?当来年制作出最好的茶叶吧。这首诗描绘了石湖上小岛上的美景,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第一口美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诗句与译文对照表: | 第1-5句 | 注释 | |:--------:|:----------------------------------------------------------:| | 春晖,美华孝子也 | “春晖”是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美华孝子”指的是孝顺的儿子
【注释】 吴桓王墓:指吴国君主夫差。夫差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在位期间曾率军攻伐楚国。后被越王勾践打败,被迫自杀。 盘门:古城墙名,又名虎圈门。南郭边:即城南。 玉凫久化土:玉凫,一种神兽,形状像鸭,全身有五彩羽毛。化土:化为泥土。 石上赤乌犹纪年:石上刻着的“赤乌”二字,记录了这一年的时间。赤乌,古代传说中鸟的颜色,这里指代年份。 寒食:即清明节。 东风满地飘榆钱:寒食时节,人们扫墓祭祀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栖霞岭南湖水阴,墓木两株高百寻。 - 注释:在栖霞岭南的湖边,有一座墓地,墓前的树木高达百寻。 - 译文:在栖霞岭的南面湖畔,有座墓地,墓旁的两棵大树高耸入云,达到百丈之高。 2. 鬼神撝护霜雪干,日夜怒号风雨音。 - 注释:这些树木仿佛是神灵所守护的,即使是霜雪也无法使其凋零,它们日夜发出雷鸣般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 译文:仿佛是神灵守护的树
【解析】 1. “书画舫小集分韵得春字”中“书画舫”是船名,“小集”是聚会的地点,“分韵得春字”是诗题。 2. 此句下注释:作者在书画舫上与友人小聚,并分韵赋诗。 3. 译文:雪舫夜寒虹贯日,溪亭腊尽柳含春。 赏析:此联以“雪”、“虹”为比,描绘了一幅雪后江天一色的壮美景象,又借“冬去春来”之意,点出时序已至早春,烘托出一种闲适愉悦的氛围。 4. 译文:将军结发开全武,隐者逃名愧子真。 赏析
卑栖拙谋身,旷望时纵目。 山气晓亦佳,烧痕晴自绿。 轹金扳松屑,解缨濯岩瀑。 幽怀良自怡,谁云有延促? 注释: 卑栖拙谋身:安于简陋的居所,过着朴素的生活。卑栖,指安于低贱的地位;拙谋,指不追求功名利禄;身,指自身。旷望:放眼远眺,眺望。 山气晓亦佳:清晨的山间气息也是美好的。山气,指山中清新的空气;晓,指早晨;佳,美好。烧痕:指山间的残火痕迹。 轹金扳松屑:用脚踩碎松针。轹金,踩碎金子
这首诗是《竹夫人》,作者不详。诗中通过描绘竹夫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首句“墨台有淑媛,不嫁敛眉妩”,描绘了竹夫人的美貌。墨台有淑媛,指的是墨台有一位贤淑的女子,不嫁敛眉妩,意思是她不嫁作妇人,保持自己的美丽和气质。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竹夫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次句“江南夏六月,火五金伏土。”描绘了江南夏季的景象。火五金伏土,意指江南夏季炎热,万物生长
夏驾湖 吴王城西夏驾湖,至今草木青扶疏。 想见吴王来避暑,后宫濯濯千芙蕖。 酣红矗翠总殊绝,谁似西施天下无? 西施醉凭水窗睡,曼衍鱼龙张水戏。 月上湖头王醉醒,归舟莲炬繁如星。 不知拥扇暍人者,日夜窥吴不暂舍。 注释: 1. 夏驾湖:指吴王城附近的西湖。 2. 吴王城:指吴国的都城,今江苏省苏州市。 3. 西夏驾湖:指在吴王城中的湖泊,与吴王城相连,是吴王的避暑胜地。 4. 草木青扶疏
山居图二首其二 惟是安僻境,本非薄荣名。松根听泉坐,溪边看云行。夜雨下黄叶,春风开紫荆。物理有代谢,古人谁独生? 注释: - 安僻境: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 本非薄荣名:本来不是为了追求名誉而生活。 - 松根听泉坐:在松树下静静地听着泉水的声音坐下。 - 溪边看云行:沿着溪边的小路欣赏云彩的流动。 - 夜雨下黄叶:晚上的雨声伴随着黄色的树叶飘落。 - 春风开紫荆:春风中紫荆花盛开的景象。 -
注释: 姑苏台:位于苏州城西,是吴王夫差的行宫。 城西高台高百尺,传是吴王旧游迹:城西有一座高高的台子,据说是吴王夫差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百花正开西子醉,明月芳洲照清夕:在盛开的百花丛中,西施仿佛陶醉了一般,而皎洁的月光映照着美丽的湖泽,照亮了宁静的夜晚。 娇颜如花醉王侧,城上乌啼晓星白:西施的美貌如同盛开的花朵一样让人陶醉,而城上的乌鸦也在清晨的阳光下鸣叫,发出清脆的声音。 歌鼓声消醉未消
凌波仙 迢迢湘浦秋,盈盈洛川月。 镜空离鸾舞,天远孤鸿灭。 木叶向人下,瑶草带愁折。 有怀无由寄,琴心谩三叠。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迢迢湘浦秋”: “迢迢”意为遥远,表达了秋天时节湘江之水的深远和辽远。湘浦是湖南的一个著名湖泊,秋季时水面显得格外辽阔。 2. “盈盈洛川月”: “盈盈”形容月光明亮清澈,洛川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一个美丽湖泊,月光在这里显得更加柔和和宁静。 3.
注释:云坞里藏着招提寺,推开窗子面朝湖中的小洲。有时传来钟磬的声音,惊散了沙洲上的鸥鸟。 赏析:本诗描绘了石湖上宁静而和谐的景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情。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石湖上的生活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
【注释】 石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西湖东北岸。石湖十二景包括望湖楼、南屏晚钟、宝石流霞、苏堤春晓、玉照亭、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冷泉亭、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和雷峰夕照等。石湖的景色优美,历来有“十里梅堤”之称,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石湖十二咏:指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石湖四题》。石湖即杭州西湖的别称。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在西湖游览写诗,将当时所见的十景分别赋诗为《石湖十题》
石湖十二咏·石湖 石湖,沧波渺千顷,何处觅鸱夷?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 注释: 《石湖十二咏》是元代诗人郑元祐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的辽阔景象以及历史变迁。诗中的“沧波渺千顷”形容湖泊广阔无垠,而“何处觅鸱夷”则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一句“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则表达了石湖作为家族荣耀的象征,其名字和事迹被后人铭记在心。 赏析:
注释:石湖十二咏石湖,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石湖的美丽景色。 危峰耸浮屠,七级雕阑曲。 危峰指的是山峰高耸入云,浮屠即佛塔,这里形容山峰如同一座座佛塔一样屹立在山腰上。七级雕阑曲,形容栏杆上的浮雕雕刻精美,每一级都有曲折的纹理。 影落湖波心,鱼龙骇常伏。 影子落在湖面上,鱼儿和龙都感到害怕,因为它们通常不会游到湖中心。这里的“伏”是指隐藏或躲藏,形容它们因影子出现而产生的惊慌失措。
诗句原文: 石湖十二咏 其一 沧波渺千顷,何处觅鸱夷? 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 注释解释: - “沧波渺千顷”:描述湖水广阔,与天空相接,给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 - “何处觅鸱夷”: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鸱夷的好奇和探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敬仰。 - “同姓千年后”:暗示这位历史人物的后代仍在世上,他们的事迹将流传千古。 - “流芳著断碑”:意味着即使历史的尘埃落定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石湖的诗。 石湖十二咏中的“石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首诗通过对石湖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句“敕赐宋名臣,穹碑载奎画。”描述了石湖被皇帝敕封为宋代名臣的荣誉称号,同时也提到了石湖上刻有描绘宋代名臣的穹碑。这里的“穹碑”指的是高耸、宏伟的纪念碑,而“奎画”则是指描绘宋名臣的壁画。这两句主要强调了石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