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吴桓王之墓田,乃在盘门南郭边。
墓中玉凫久化土,石上赤乌犹纪年。
寒食无人洒麦饭,东风满地飘榆钱。
功昭前代启吴祚,葬地合择名山川。
阖闾城南不百步,土薄易致耕夫穿。
昭纮众臣号详密,虑不及此宁非愆?
缅思山东举义日,郿炷顾已无诸贤。
惟王父子起相继,黄星闪避东南天。
假之修龄定四海,许下岂容瞒着鞭?
凿山掩匠等发掘,朽壤一抔谁独专?
白杨萧萧北邙路,姓名能得几人传?
【注释】
吴桓王墓:指吴国君主夫差。夫差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诸侯,在位期间曾率军攻伐楚国。后被越王勾践打败,被迫自杀。
盘门:古城墙名,又名虎圈门。南郭边:即城南。
玉凫久化土:玉凫,一种神兽,形状像鸭,全身有五彩羽毛。化土:化为泥土。
石上赤乌犹纪年:石上刻着的“赤乌”二字,记录了这一年的时间。赤乌,古代传说中鸟的颜色,这里指代年份。
寒食:即清明节。
东风满地飘榆钱:寒食时节,人们扫墓祭祀,风吹起榆树落下的钱纸。榆钱,用榆木做的铜钱状物。
功昭前代启吴祚:功劳显赫,为前代开疆辟土,开创了吴国的基业。
阖闾:即夫差的父亲——阖闾。
城南不百步:夫差葬于阖闾之墓旁。
土薄易致耕夫穿:由于地势低洼,容易被耕种。
昭纮:昭明,即昭明帝。纮,通“弘”,广大。
虑不及此宁非愆?:考虑问题不全面,难道不是过错吗?
缅思:追忆。山东举义日:指公元前482年,夫差在山东地区举兵讨伐齐国,失败被围,最后自杀。
郿炷(mì zǔ)顾已无诸贤:指夫差死后,他的子孙无法继续统治,国家逐渐衰落,无人能承担重任。
惟王父子起相继:只有夫差和其子夫余相继担任吴王。
黄星闪避东南天:指天象异常,预示吴国将有灾祸。
假(jiǎ)之修龄定四海:假借吴王的长寿来平定天下。
许下:这里指吴王的墓地。
假:借,借助。
凿山掩匠等发掘:挖掘坟墓,清理尸体。
朽壤一抔谁独专:腐朽的土壤,是谁一个人独自占有的。
白杨萧萧北邙路,姓名能得几人传:白杨树萧瑟地长在北邙山的路上,一个人的姓名又能被多少人知晓呢?
【赏析】
《吴桓王墓》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绘吴桓王墓的荒凉景象,抒发了对亡国之君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有吴桓王之墓田,乃在盘门南郭边”,直接点明了主题——吴桓王墓,并交代了墓的位置。颔联“墓中玉凫久化土,石上赤乌犹纪年”,描绘了墓中的景象,玉凫化为泥土,石上的赤乌仍在纪年,表达了作者对亡国之君的怀念之情。颈联“寒食无人洒麦饭,东风满地飘榆钱”,描写了清明节时节的景象,寒食节人们扫墓祭祀,而此时东风却吹起了榆树落下的钱纸,寓意着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尾联“功昭前代启吴祚,葬地合择名山川”,表达了作者对于亡国之君的评价,认为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死后却未能安葬在名山大川之中。
这首《吴桓王墓》通过对吴桓王墓的描述,展现了当时国家衰败、民族危难的历史画卷。同时,诗人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和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