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石湖十二咏 · 拜郊台 吴子筑圜丘,祀帝存壝址。鲁亦取圣讥,大禘同失礼。 注释:吴国国君建造了祭坛,用以祭祀祖先并保持祭坛的原址不变(祀帝存壝址)。鲁国也采取了类似的祭祀方式,但也被指责过于繁琐,失去了应有的礼仪和尊重(鲁亦取圣讥,大禘同失礼)。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吴国君主建造祭坛,以保持祭祀原址的做法
注释:云坞里藏着招提寺,推开窗子面朝湖中的小洲。有时传来钟磬的声音,惊散了沙洲上的鸥鸟。 赏析:本诗描绘了石湖上宁静而和谐的景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情。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石湖上的生活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情
【注释】 1. 玄洲:指神话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这里泛指仙境。 2. 研泉:研磨泉水的石砚。 3. 涧循除:指在山涧边修行。 4. 钓头石记:指在钓鱼台上刻石立碑。 5. 松节酒:用松木节泡制的美酒。 6. 茶瓯春点鞠苗菹:春天的时候用茶瓯泡水喝。 7. 残骸:指死者的遗体。 8. 登真分:指修道成仙。登真,指登上仙界。 9. 西游:指去西方求道。 10. 羽车:指仙人的飞马车。 【赏析】
【注】石湖:在杭州西湖。 十二咏:指《石湖》十二首,是苏轼的一组诗。 拥心:抱心。 “醉”句:形容自己像美人一样美艳动人。 “韶华”句:写自己的年华似绮罗般绚烂夺目。 湖觜(zhī)上:湖边。 彩霓:彩虹。 沧波:深水。这两句说:直到现在,那湖边美丽的景色依然美丽如霞,彩虹倒映在深水中。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石湖》十二首所作的序文。开头四句写他年轻时在杭州时对石湖的喜爱和倾慕。“石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江行无题》。全诗如下: 舟中望邓尉山 卧枕船舷诗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更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染袅似相迎。 依稀似近诛茅屋,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释: - 舟中望邓尉山: 指作者在船上望着远处的邓尉山。邓尉山位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东南角,是长江三角洲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卧枕船舷: 指作者躺在床上,靠着船舷,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之中。 -
【译文】 天平寺内建有魏公祠,每年祭祀时,香火鼎盛。 魏国灭亡后,庙祀百年无人祭祀。 道求千古,只有圣人才能了解。 山峰侵入鸟道盘风磴,石拔如鲸牙插羽旗。 登上高亭远望吴下,秋实累累,墓地一片萧瑟。 【注释】 1. 天平寺: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是南朝齐武帝所建,初称南寺,梁武帝改名为天平寺。2. 翼翼蒸尝奠荐:形容祭祀时的虔诚。3. 山侵鸟道盘风磴:指山上的小路被云雾遮住,只能隐约看到。4
【注释】阖庐:指吴王孙策。石湖:即太湖,在今江苏无锡。郭:外城。徙:迁移。湖畔山边:指太湖一带的山水。酒旆(piè):古代酒店挂出的旗幡,这里指酒馆、旅店。千家室:指许多店铺和住宅。作市寰:成为商业中心。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吴王孙策建都石湖,把湖边的山野变为繁华之地。首句点出地点。第二三句写当时的情况。“酒旆”二字用得极妙。因为当时是战乱之后,百废待兴,所以酒家、饭店特别多,到处可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为爱刘郎梅雪斋,纤埃不动始澄怀。 - “为爱刘郎”指的是爱慕刘姓男子,“梅雪斋”可能指的是以梅花和雪花为主题的书房或空间,用以表达对某种高雅、纯净境界的向往。 - “纤埃不动”、“始澄怀”意味着在宁静、无扰的环境中,心境变得清澈、明朗。这里的“纤埃”是指微小的尘埃或杂念,而“澄怀”则是指心境清明如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
【注】 怀亡友:怀念已故的朋友。 岳汉阳:指李白的堂弟,字汉阳。李白曾为他的墓志铭作序。 白璧埋黄壤:白玉被埋在黄土之中。 清风忆锦袍:在梦中回忆穿着锦绣官袍的情景。 絮酒酹:把酒洒在地上,作为祭品。 斜日下林皋: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在林间小道上。 赏析: 此诗以“怀亡友”开篇,表达了对亡友深厚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四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亡友生前的形象和遗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亡友的世界中
【诗句释义】 1. 西隐西边寿乐亭,六时天乐语檐铃。 - “西隐西边”指的是在西边的寿乐亭,“西”指西边。 - “寿乐亭”指的是一个与庆祝长寿有关的场所或建筑名。 - “六时天乐”指佛教中的六时念诵法会,是一种佛教仪式。 - “语檐铃”是指挂在屋檐上的风铃,用来提醒人们念经的声音。 2. 傍人驯鹤行穿竹,掠水飞鱼出听经。 - “傍人”在这里可能是指旁边的人或者动物,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