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枕船舷诗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更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染袅似相迎。
依稀似近诛茅屋,鸡犬林萝隐隐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江行无题》。全诗如下:
舟中望邓尉山
卧枕船舷诗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更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染袅似相迎。
依稀似近诛茅屋,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释:
- 舟中望邓尉山: 指作者在船上望着远处的邓尉山。邓尉山位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东南角,是长江三角洲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卧枕船舷: 指作者躺在床上,靠着船舷,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之中。
- 诗思清: 指作者的思绪清晰、纯净。
- 浑恐是蓬瀛: 指作者担心自己像仙人一样住在仙境中。蓬瀛,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通常指仙境。
- 桥横水木: 指桥横跨在清澈的水面上,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
- 秋色: 指秋季的色彩,秋天的颜色。
- 寺倚云峰: 指寺庙依偎在云朵般的山峰上。
- 红香: 指燃烧的香料散发出来的香味。
- 绿羽湿飞: 指湿润的绿羽在飞行时飘散的样子。
- 红香染: 指香气浓郁地沾染。
- 诛茅屋: 指简陋的茅屋。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住所。
- 鸡犬林萝: 指树林中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林萝,树林和藤萝,泛指山林之间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远眺邓尉山的情景。首句“卧枕船舷诗思清”,表达了作者在船上创作时的心境和环境。第二句“望中浑恐是蓬瀛”,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第三句“桥横水木已秋色”,描写了桥和水中的树木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更加美丽。第四句“寺倚云峰更晚晴”,描绘了寺庙在晚霞映照下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的句子“翠羽湿飞如见避”,描述了湿润的绿色羽毛在空中飘散的场景,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红香染袅似相迎”,则描绘了燃烧的香料散发出的香气,仿佛是在迎接主人的到来。最后两句“依稀似近诛茅屋,鸡犬林萝隐隐声”,描绘了作者住所附近的景致,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船上遥望邓尉山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