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注释: 至正三年癸未冬辜月廿六日,贞居由荆溪过林下,留旬有三日,为写云林萧散图,并赋长句书其上留别。 人间契阔六年馀,清夜迎船过隐居。 寒日当阶散霜雪,疏篁绕壁韵笙竽。 烧香遂入维摩室,振席闲研老氏书。 久识先生有仙骨,莫年服食转清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至正三年(1346年)冬至那天,离开荆州隐居地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隐居者的交往和离别的情景
【注释】 ①方养心:诗人朋友。茅山:在今江苏南京南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故名。仙真骑虎还、山中宰相著书闲:语出《列子·黄帝篇》,谓仙人骑虎飞行,其下有真人(神仙)居山修炼,而山神则守之,使不得入。②恩言:指皇帝的命令和诏书(“玉关”是玉门关的省称)。③芒屩:用草编成的鞋。④术畦:种药的地。悭:少。⑤薪炭:柴草。 【解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初,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文天祥。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送别李秀才赴乡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秋风又复度宫槐,文采何人似尔佳? 译文:秋风再次吹过宫槐,谁能比得上你文采出众? 注释:秋风,指秋天的风,常常象征着离别。宫槐,指的是宫中的槐树,也代表着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文采,在这里指的是文才和才华。尔佳,表示你的优秀。 赏析:这是第一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投老何曾畏简书" - 注释:形容年纪已高,对官场上的文书工作并不感到畏惧。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畏态度,即使年老体衰,也敢于面对权力和责任。 2. "青山元不负吾庐" - 注释:青山不会辜负我的住所。 - 赏析:诗人以自然为证,表明自己的清白之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鱼须久叠床头笏" - 注释:用鱼须作为笔,长时间叠放在床上的笏(古代官员的官印)
诗句翻译:在粉署中,闪闪发光的幼霞映照其中,道山宫阙是宰衡的家。 赏析: 1. 诗的首句 - 意象描述:这句诗中的“粉署煌煌闪幼霞”用粉署形容官署的辉煌,幼霞则描绘了清晨霞光的温柔与美丽。这种描述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朝廷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象征意义:粉署作为官府的象征,通常代表着权力和责任;同时,“煌煌闪幼霞”可能象征着朝堂上人才辈出的情景,如同旭日初升一般
【诗句释义】 1. 诗书世绪传家久:诗书是家族的世代传统,传承了世代。 2. 金石交情举世稀:金石交情指的是深厚的友情,而这样的友情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3. 道在人弘不远复:道德和学问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不见。 4. 子依父葬表全归:儿子依照父亲的意愿安葬完毕。 5. 忍将完璧埋黄壤:比喻自己像美玉一样被埋入黄土之中,失去了光泽和价值。 6.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竹梧亭子翠珊珊 - 关键词解析:竹梧,指的是竹和梧桐树;翠珊珊,形容颜色鲜艳,如同翡翠般。 - 诗意解读:描述了竹梧亭子的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人在空蒙烟雨间 - 关键词解析:空蒙,模糊而朦胧;烟雨,指细雨蒙蒙。 - 诗意解读:描绘了一幅雨中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云槎》的解释: - 昆仑河源不易穷:这句表达了昆仑山的河流源头是无尽的,象征着自然的宏伟。 - 灵槎万里待秋风:灵槎指的是神舟或仙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万里指的是距离之远,等待秋风则意味着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 载云欲问成都卜:这里的“载云”可能是指诗人乘坐的神舟或仙舟。成都卜,意指占卜,可能是诗人在旅途中想要得到一些关于未来的信息或者指引。 - 持节知成博望功
春日里去石湖游玩,越来溪水悠悠。 闲情逸致中桨划着风。 温暖的雾霭消散了治平寺的黄尘,烧痕青入馆娃宫。 年轻的人们吹奏笙歌欢乐无比,鱼儿鸟儿也对人怀有感情。 自古以来吊古总是容易产生悲愁,如今白发已系孤舟之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赏析作品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情感及思想内涵,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赏析。本题要求对诗句“三径虽荒松尚存,东川遗老识清门”进行赏析,这是首联,意思是“虽然庭院荒芜,但松树依然苍翠挺拔”。颔联“秋香岁发庭前桂,霞气朝升屋角暾”,意思是“秋日桂花开放在庭院里,清晨的霞光从屋角升起”。颈联“春雨丘园花结子,夜潮沟洫浪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