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契阔六年馀,清夜迎船过隐居。
寒日当阶散霜雪,疏篁绕壁韵笙竽。
烧香遂入维摩室,振席闲研老氏书。
久识先生有仙骨,莫年服食转清虚。

注释:

至正三年癸未冬辜月廿六日,贞居由荆溪过林下,留旬有三日,为写云林萧散图,并赋长句书其上留别。

人间契阔六年馀,清夜迎船过隐居。

寒日当阶散霜雪,疏篁绕壁韵笙竽。

烧香遂入维摩室,振席闲研老氏书。

久识先生有仙骨,莫年服食转清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至正三年(1346年)冬至那天,离开荆州隐居地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隐居者的交往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隐居者的敬仰之情。

首联“人间契阔六年馀,清夜迎船过隐居。”意思是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诗人已经与隐居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清夜里,诗人乘坐船只来到了隐居者的住所,与他们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颔联“寒日当阶散霜雪,疏篁绕壁韵笙竽。”描述了隐居者住所的景色。寒日当空,霜雪飘落,而竹林则环绕着窗户,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隐居者住所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和谐的世外桃源。

颈联“烧香遂入维摩室,振席闲研老氏书。”描绘了诗人与隐居者共同修行的场景。他们在寺庙里烧香拜佛,然后一起研究道家的经典书籍。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尾联“久识先生有仙骨,莫年服食转清虚。”是诗人对隐居者的高度赞扬。他称赞隐居者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而且他已经修炼多年,已经达到了清虚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