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轧轧青牛拟度沙:描述的是一幅画面,一只青色的牛正在尝试渡过沙地。"轧轧"是模拟牛过河的声音,"青牛"指牛的颜色,"拟度沙"则是试图渡过沙地的行为。 2. 煌煌白兔岂无家:这是对月亮的一种描绘,月亮被比作明亮的白兔,它没有自己的家园(即月亮没有固定的轨道或位置)。 3. 肉生徐甲符难秘:这句话中的"肉生"和"徐甲"都是道教术语,分别指肉体和长生不老
【诗句解读】 1. 露冷玄洲草木疏: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露水寒冷,玄洲的草木稀疏。"玄洲"可能是指一片神秘的土地,"草木疏"则暗示着这片土地的荒凉。 2. 砚泉分得涧循除:砚泉可能是一条小溪,"分得"表示它与周围的环境不同。"涧循除"则描绘了这条小溪沿着山谷流淌的情景。 3. 钩题石记修人表:这里的"钩题石记"可能是指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修人表"则暗示这块石头是用来记录人的功德或事迹的
寄于彦成高士 文锋久淬鸊鹈膏,鞍甲藏身百战鏖。王簿宅前春载酒,李绅祠下醉挥毫。 乡关未觉东林远,光焰终如北斗高。儒老感君难报称,黄金随力铸韦皋。 注释译文创作出处 《寄于彦成高士》是元代诗人郑元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文锋久淬鸊鹈膏:这里的“文锋”指的是诗人的文笔或才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潮落空城谁重过,犹馀里耳听鸣珂。 - 潮落空城谁重过:描述一个空荡荡的城市在潮水退去之后的景象,象征着城市的沉寂和荒凉。 - 犹馀里耳听鸣珂:强调即使在这样空旷的环境中,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如同古代贵族的马车经过,增添了一份历史感与神秘色彩。 2. 襄阳耆旧知谁在?江左风流不厌多。 - 襄阳耆旧知谁在:询问在襄阳这座古城中
【诗词】 简张仲举待制,宵占两两使星东,川后迎恩启閟宫。海上天灯悬宝月,帷中神语飒冷风。云团芝盖香烟直,春入衢尊酒味同。况是词臣工致祝,鲸波永息岁恒丰。 【注释】 宵占:夜间占卜。 两两使星:指使星。使星主吉凶,古人以星象占卜吉凶。 川后:指四川一带地方长官的驻地。 启閟宫:打开庙门迎接神灵。閟宫为古代帝王的宗庙。 海上天灯:指船上悬挂的灯火。 宝月:指月亮如玉般明亮。 帷中神语
湖水荒荒寒食天,相逢犹话国初年。 红楼夜唱花间席,翠管春吹月下船。 玄圃自应留富丽,湘云谁为惜清妍? 可怜头白归来日,井邑凄凉蔼白烟。 【注释】: 湖水荒荒寒食天:寒食节的天气很冷,湖面也显得十分荒凉。荒荒,荒芜的样子。寒食节是清明节前后,正值仲春时节,气候寒冷,草木凋零,万物萧瑟,所以称之为“荒荒”。 相逢犹话国初年:相逢时,两人仍然像当年一样谈论国事,感叹国家的命运。犹,仍然、依旧的意思
青苔古寺客稀,乌石僧归春不老。 金雁嘈云夜未央,玉鱼冲雨夜曾飞。 出门每歌月皎皎,制佩莫惜芳菲菲。 人世何由比金石? 嗟我欲把东皇衣。 注释 - 青苔寺:位于某个寺庙的地面上覆盖着青苔,给人一种幽静、古老的感觉。 - 客来稀:客人稀少,反映了寺庙的冷清和宁静。 - 乌石冈:山丘的颜色偏黑,形状似乌石,这里特指一个具体的位置。 - 僧自归:僧人独自回到这个地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李白。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1. 羽轮暂别大茅峰,又御青冥万里风。 - "羽轮": 指代使者的坐骑,象征尊贵和速度。 - "大茅峰": 可能指的是庐山附近的某个山峰,诗人在此告别。 - "又御青冥": 再次乘坐青冥,即青云或天路,比喻高升、仕途顺利。 - "万里风": 形容旅途遥远,也暗喻人生路程。 2. 月帔引朝宣德殿,云韶赐宴集灵宫。 - "月帔":
次韵钱伯行游仙诗二首海定初风湛绿罗,仙人词藻寄来多。 贯珠音在云谁遏? 琢玉文成手自磨。 霄汉画桥尝有会,昆仑黄竹漫成歌。 可怜人世书裙手,池上犹笼道士鹅。 注释: 1、海定初风湛绿罗:海水平静初起的风把绿色的水波吹拂得像罗网一样。湛绿,形容水色深碧;罗,古代用丝织成的网。 2、仙人词藻寄来多:仙人的词藻寄来的太多了。 3、贯珠音在云谁遏:像穿珠子那样的声音从天上传下来。贯珠,指穿珠子的玉串
诗名:《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其五》 郑元祐(1327年—1400年),字德华,一字汝论,号平山,饶州余干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郑元祐在元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参与了政治事务,还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赞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朴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 诗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