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尧藩
《江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殷尧藩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停泊在长江口的情景,那里的寒沙在夕阳下如同覆盖了一层薄霜,给人以寒冷而寂静的感觉。 2. 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表达了岁月如流水般流逝不停,而随着江水的东流,那悠长的水声似乎也永远持续着,给人一种时间永续、空间辽远的感觉。 3. 注释与赏析: -
【注解】 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宫女三千去不回:指西施被勾践灭吴后,不知去向。 真珠翠羽是尘埃:指西施的美貌已消失。 夫差旧国久破碎,红燕自归花自开:指夫差败亡后,越王勾践重新建立了越国。 【赏析】 《馆娃宫》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越王勾践复国之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宫女三千去不回”描绘了西施的美丽和神秘
汉宫词三首 成帝夫人泪满怀,璧宫相趁落空阶。可怜玉貌花前死,惟有君恩白燕钗。 注释: 《汉宫词三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曹勋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描述了成帝的夫人在夜深人静时,回忆起往昔与成帝的美好时光,泪水满眶,但终究无法挽回。她的美丽如同花朵一般凋零在花前,只有皇帝的恩情如白燕之钗,永远不变。 译文: 成帝的宠妾,她的眼泪沾满了脸颊,仿佛能滴穿玉石般的宫墙。她在白玉台阶前徘徊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山中一整天没有一个人到访,竹林中鸟儿交相啼鸣。昨日小楼微雨过后,樱桃花落而晚风已转晴。 注释: 1. 山中尽日无人到(尽日:整天。)——整首诗都在描述这个场景。 2. 竹外交加(交加:形容声音响亮、和谐。)百鸟鸣——竹子的声音和鸟儿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乐。 3. 昨日小楼微雨过(小楼: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建筑。)——昨天下午下了一点小雨,但时间并不长。 4.
【注释】 越女:指南方的美女。龙眼:一种果实,形扁而圆,皮如丹脂,味甜如蜜。 蛮儿:指南方少数民族。 走马:骑快马。 家:家舍,这里指女子所居之处。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旅途中偶遇一队南国使女,她们正忙于采摘龙眼、拾取象牙以作贸易之用。长安是唐都,与南方隔有千里之遥,她们为了给长安某人家送去龙眼、象牙,不得不长途跋涉,走马上任。诗人对此情景感慨系之,遂写下了这四句绝句
【注释】 竹:竹子。萧森:萧条凄凉,草木摇落。碧阴:青绿色的阴凉。冰雪:指梅花。岁寒心:即“岁寒三友”之心,即松柏不随寒霜而凋的坚贞之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赞美竹子的风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品格。全诗写竹、赞人,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首句写景:“窗户尽萧森”,是说窗外景物一片萧瑟,十分凄凉。一个“尽”字,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气氛。“空阶凝碧阴”,则进一步写到了窗前台阶上一片青绿的阴凉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背景知识的补充,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 第一联:“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 - 解析:这里的“暝色”指的是天色渐暗,而“沧州”可能是指一个地理位置或自然景观,如海边的沙洲。“秋声玉峡长”中的“玉峡”形容峡谷之美,“长”则表达了一种深远和持久的感觉。 - 背景知识:晚霞映照下的景色通常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受,这与秋天特有的萧瑟和广阔相呼应。 - 赏析
【注释】楚江:指长江。骚灵:屈原,《楚辞》中的诗人,这里代指屈原。不可见:《楚辞·招魂》中有“灵怀其若存”句,意即“精神仿佛还在”。楚些:楚地的歌谣,这里泛指楚地的歌曲。谁闻:谁又能够听到。采蘋花:摘取水中浮萍,这里用作比喻。沧州:指远离尘嚣的处所。隔暮云:隔着暮色。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游历江南时所作。诗人在长江游览,触景生情,想到当年屈原投江而殉国,如今自己身居异地,不免感慨万分。首句说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万里飘零十二秋,不堪今倚夕阳楼。 壮怀空掷班超笔,久客谁怜季子裘。 瘴雨蛮烟朝暮景,平芜野草古今愁。 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 注释与赏析 1. 万里飘零十二秋 - 描述了诗人在异地他乡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同十二年一样飘荡不定。 - 解析:万里,表示距离遥远;飘零,指漂泊无定;十二秋,强调时间之长。 2. 不堪今倚夕阳楼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十载驱驰倦荷锄,三年生计鬓萧疏。 - 关键词解释: 驱驰:奔波;荷锄:拿着锄头;三年:指三年的生计生活。 - 翻译: 十年来奔波劳累已经疲倦,三年的生计让头发都稀疏了。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长时间的辛苦劳作和对生活的无奈。 2. 辛勤几逐英雄后,乙榜犹然姓氏虚。 - 关键词解释: 乙榜:科举考试中未被录取者;姓:名;虚:空虚。 -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