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全诗的意思,然后再逐句进行赏析。注意注释中的关键词“箫谱”“拟”“霓裳羽衣曲”等。 【答案】 《箫谱拟霓裳羽衣曲》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以箫声为媒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人借箫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箫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听到了那美妙的乐曲。诗人想与这美妙的乐曲共舞,可又觉得难以实现。诗人用“欲来不来,双鸾笑复回”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矛盾
注释:杨柳的枝条笼罩着烟雾,带着雨露显得绿意千般。柳叶刚刚长出,还经不起寒冷的天气。满腔的春情和无尽的春恨,不知道是谁在倚靠着阑干。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杨柳的诗,通过描绘杨柳的生长、变化和春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首句“笼烟带雨绿千般”,描绘了杨柳被烟雾和雨水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颔联“柳叶初长不耐寒”,则点明了柳叶刚刚长出,却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寒冷
注释: 1 箫谱拟霓裳羽衣曲 - “箫谱”指用箫演奏的乐谱,“拟”是模仿的意思,“霓裳羽衣曲”是中国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种舞蹈音乐,以轻盈飘逸、色彩丰富、音乐美妙著称。 2. 桂枝长 - “桂枝”通常指桂树的枝条,因为其颜色金黄而被称为桂花,这里可能比喻高洁的品质或长久的生命力。 3. 飘飖夜有光 - “飘飖”意为轻轻摇曳的样子,“夜有光”形容桂花在夜晚开放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4.
杨柳枝词 二月江城杨柳春,赠行那得几枝新。闺中只自怜攀折,不见杨花愁杀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美丽和作者对柳树的深深怜爱。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柳树的深厚情感。诗中的“嫩于金色软于丝”形容柳枝的柔软细腻与生机勃勃的特质,“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则反映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以及对春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
注释: 1. 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 - 蝴蝶花:一种常见的花卉,花朵颜色艳丽多彩,形状美丽。 - 蝴蝶飞:指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景象。 - 鹧鸪鸟叫声:鹧鸪的啼声清脆悦耳,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2. 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 - 相思树:一种寓意相思情深的植物,常被用来寄托人们的思念之情。 - 落尽:指树上的花朵凋落殆尽,象征着爱情的消逝或离别的痛苦。 - 人未归
石莲子 诗人伍瑞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1. 诗的原文 - 石上何曾有莲起,世间乃有石莲子。 - 小长圆黝劲莫当,比他莲子不相似。 - 野人采摘向山嵎,是时秋尽山草死。 2. 诗句解析 - “石上何曾有莲起”:描绘了在石头上从未有过莲花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 - “世间乃有石莲子”:强调了石莲子的独特存在,与普通的莲子不同,具有独特的价值。 - “小长圆黝劲莫当”:通过“长圆”
【解析】 此题为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试题,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读懂诗词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 (1) “箫谱拟霓裳羽衣曲”,是诗人拟写《霓裳羽衣曲》的箫谱。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月下之景,下片写人月相会之情。全词意境清幽,想象奇特。 (2) “玉蟾蜍何在”,是说月亮又圆又大,仿佛是天上的一轮玉盘。“清泠泠飘飖天际”
注释: - 箫谱:指箫的音谱,即吹箫时所依据的乐谱。 -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所创,后传入民间,成为流行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一种歌舞形式。 - 双鬟:指女子头上挽着两个发髻,即古代美女的一种打扮。 - 于桂之间:指桂花丛中,桂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性元素之一,代表着美好、高洁和富贵等含义。 - 银光清泠飘玉山:形容桂花在阳光下闪耀
注释:箫谱模拟霓裳羽衣曲玉殿里没有纤尘,洵清且芬。谁是飞琼? 谁是云林中的仙子,笑语迢迢,人不闻声。 赏析:此诗以箫谱模拟《霓裳羽衣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人物的赞美之情。首句“玉殿无纤尘”形容宫殿洁净,没有一丝尘埃。第二句“洵清且芬”则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清新芬芳。接下来的两句“谁是飞琼”,是对一位美丽女子的询问,她究竟是哪一位神仙?这里既指代了仙女,又暗含着诗人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翠光莹莹射金阙,珠幕银帘冻欲裂。注释:翠光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它照耀在金色的宫墙上,如同珍珠帷幕和银质帘幕被冰雪冻裂了一般。 欲往从之历霜雪,桂之殿,洵清且漠。注释:我渴望跟随你一起去经历那寒冷如霜的雪景,那桂木的殿堂多么清静幽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