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何曾有莲起,世间乃有石莲子。小长圆黝劲莫当,比他莲子不相似。
野人采摘向山嵎,是时秋尽山草死。踏柯攀藤不可知,扪来多在空岩里。
野人为我言,此物非偶尔。岩间石峭立,莲生付其址。
当时李广挟弓矢,晓行射石如射虎。石也因之动颜色,坚不摧金石不止。
主者既贞附者耻,斯莲劲实亦如此。我因举此问野人,此事何人传与君。
是物无乃小小尔,实拳满袖空纷纶。世间万物概有用,此物何用君胡陈。
野人仰面忽鼓掌,空山日落君不赏。秋风渐高晚天白,飞泉欲咽咽不响。
我荷长镵出深谷,子向前溪荡双桨。忽然谈笑幽意并,山醪一酌为君饷。
幽期转促醉不得,回首千秋有馀想。此时与子张空拳,会心如山未堪强。
更有清欢期,高楼月初上。壶收玉矢声,骰冷金盘响。

石莲子

诗人伍瑞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1. 诗的原文
  • 石上何曾有莲起,世间乃有石莲子。
  • 小长圆黝劲莫当,比他莲子不相似。
  • 野人采摘向山嵎,是时秋尽山草死。
  1. 诗句解析
  • “石上何曾有莲起”:描绘了在石头上从未有过莲花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
  • “世间乃有石莲子”:强调了石莲子的独特存在,与普通的莲子不同,具有独特的价值。
  • “小长圆黝劲莫当”:通过“长圆”、“黝劲”等形容词,形象地描绘了石莲子的形状和质感,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1. 译文
  • 石上的莲花从未绽放,而世间却有石莲子存在。
  • 石莲子小巧圆润,坚韧无比,与其他莲子不同。
  • 采莲人来到山隅,此时秋尽山草凋零。
  1. 注释
  • 石莲子: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老熟的果实。
  • 采摘:采集石莲子的行为。
  • 山隅:山边或山谷。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石莲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对石莲子的赞美,传达了对自然界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
  • 诗中通过对石莲子形状、质感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石莲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捕捉能力。
  • 诗中通过对采莲人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这种愿景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
  1. 相关作品
  • 《石莲子》是伍瑞隆的作品,描述了采莲人采摘石莲子的情景以及石莲子的特性。
  • 此诗反映了伍瑞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生命力量的敬畏。
  1. 创作背景
  • 伍瑞隆生活在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伍瑞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寻找生活的哲理和启示,创作出《石莲子》这样的作品。
  • 这首诗反映了伍瑞隆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通过对石莲子的赞美,传达了对自然界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量的敬畏。
  1. 相关诗词
  • 《咏白菊》中写道:“霜天净绿苔,玉露洗红芳。”通过描述白菊在霜天中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 《题西溪壁》:“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描绘西溪的景色,传达了对生活美好期待和向往之情。
  1. 相关文化
  • 石莲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和滋补品,具有清湿热、开胃进食、清心宁神等功效。在古代医学中,石莲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 睡莲科植物莲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观赏植物之一。它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独特的花型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莲常常被用来象征纯洁无暇、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1. 相关人物
  • 《石莲子》的作者伍瑞隆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伍瑞隆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