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弓挟矢,弓如席,矢如几。
个山山头行不止。
尔禾尔黍,我不敢害。
尔但惜我肉,不能当尔齿。

【注释】

禽言: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禽,指山禽野鸟;言,指鸟的鸣声,也指鸟的语言。这首诗以禽言形式写山间小兽与人类的关系。“挟弓挟矢,弓如席,矢如几”,比喻人挟持弓箭来猎取小兽,就像把弓和箭放在席上、放在几上一样容易。“个山头行不止”,即小山头上的野兽不停地跑动。“尔禾尔黍”,意思是说:“你的禾苗,我的黍粟。”这是对小兽的劝诱语。“我不敢害”,意思是:你虽然吃了我的禾苗和黍子,但我不敢伤害你。“尔但惜我肉,不能当尔齿”,意思是:你只爱惜自己的肉体,却无法保护你的牙齿。“齿”,这里指鸟嘴。

【赏析】

此诗是一篇寓言诗。全诗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第一段“禽言其五”:禽,指山禽野鸟;言,指鸟的鸣声,也指鸟的语言。这首诗以禽言形式写山间小兽与人类的关系。“挟弓挟矢,弓如席,矢如几”比喻人挟持弓箭来猎取小兽,就像把弓和箭放在席上、放在几上一样容易。“个山头行不止”,即小山头上的野兽不停地跑动。“尔禾尔黍”,意思是说:“你的禾苗,我的黍粟。”这是对小兽的劝诱语。“我不敢害”,意思是:你虽然吃了我的禾苗和黍子,但我不敢伤害你。“尔但惜我肉,不能当尔齿”,意思是:你只爱惜自己的肉体,却无法保护你的牙齿。“齿”,这里指鸟嘴。

第二段“其四”:本段主要写小兽们对人的态度。“其五”承上启下,转入正题。诗人用拟人化手法,将山中动物比为人,生动地描绘出它们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在这一段中,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挟弓挟矢,弓如席,矢如几”中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了人与弓箭之间的关系;“个山头行不止”则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林中动物的活泼可爱。同时,这些修辞技巧还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第三段“其四”:这段诗主要写人对小动物们的关爱和保护。诗人通过对动物们的劝导和教育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尊重和保护。诗人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并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生态环境。

第四段“其五”: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再次重申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观点,并以动物们的口吻告诫人类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这一部分不仅丰富了全诗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