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浑
【释义】 南郊有树居的老头,潇洒自如地开垦一径小道。经过一年野门外头,不见世俗的人来到。冰炭难合,溪山易陪。竹丛中遇见一块大石,坐下来便忘了回去。 【注释】 ①蓝田:指终南山的蓝田县。 ②叟:老头。 ③翛然:潇洒的样子。 ④溪山:指山川。陪:相伴、相随。 ⑤竹间逢片石:意谓在竹丛中遇到一块大石头。 ⑥一坐:坐下休息。便忘回:意谓坐下来便忘记了回去。 【赏析】 此为组诗的第一首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龙华寺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 杖履曾为胜地游,朅来惊叹岁华周。 - 注释: “杖履”代指拄着拐杖,行走于世间;“胜地游”表示曾经游览过许多美丽的地方。 - 赏析: 诗人回忆过去曾在此地游览,现在又来到此地,感叹岁月变迁,感慨万千。 第二句: 上方重阁人如旧,修竹茂林山自秋。 - 注释: “上方重阁”指的是龙华寺上方的阁楼
注释:和游章法寺 嘉君步屐招提寺,应与白云相对闲。 尽见地舆藏胜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疏疏叶脱长林表,沥沥泉鸣乱石间。 又入郡城声利窟,定嫌轻自宝坊还。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和游章法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首联“嘉君步屐招提寺,应与白云相对闲。”赞美了招提寺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 颔联“尽见地舆藏胜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注释: 经纶堂:书房名。大志在经纶,指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初向山房寄此身:起初把这里作为隐居之所。调元曾转万家春:曾使千家万户春暖花开。青编勋业光终烂:用青竹简记载的功勋事业光辉灿烂。翠琰文章久更新:用翡翠玉做的笔削(文章)永远焕发光彩。斯人:这样的人。斯人常想慕:人们常常怀念他。上垫雨中巾:在雨中仍戴着头上的头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谦之作。诗的前两句说,我公有大志在经纶(治理国家)
蓝田喻言诗二首 处世觉还早,终无陆地波。 事从安分少,忧为过求多。 虑广神偏昧,心平气自和。 万般惟好胜,胜得又如何。 注释:处世觉得还很早,终究没有陆地上的波浪。 做事应该安守本分、少有非分之想,忧虑往往是因为过于追求而引起的。 思虑太过就会精神不集中,心境平静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到愉快和谐。 万事万物只有好胜之心才是烦恼的根源,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南有树居叟,翛然一径开。 经年野户外,不见俗人来。 冰炭知难合,溪山觉易陪。 竹间逢片石,一坐便忘回。
杖履曾为胜地游,朅来惊叹岁华周。 上方重阁人如旧,修竹茂林山自秋。 尚想纵谈方外去,空馀妙墨壁间留。 回头彭蠡湖边路,准拟东归一钓舟
嘉君步屐招提寺,应与白云相对闲。 尽见地舆藏胜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疏疏叶脱长林表,沥沥泉鸣乱石间。 又入郡城声利窟,定嫌轻自宝坊还
我公大志在经纶,初向山房寄此身。 到老自全千丈节,调元曾转万家春。 青编勋业光终烂,翠琰文章久更新。 今古斯人常想慕,不应上垫雨中巾
徐若浑是宋代的诗人。 在对徐若浑的生平、作品及贡献进行深入探讨后,可以发现他不仅是宋朝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批评。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诗歌的精髓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