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原德)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之一,此诗为序诗,咏隐居耕读之乐,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下面将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注释以及其背景进行赏析: 诗的首句“赤水有珠树”,以赤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瑰丽的自然画面,赤水的珍珠般璀璨的树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氛围。赤水作为神话中的瑶池,象征着美好和神奇,而珠树则暗示着珍稀与珍贵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释义与赏析: - 诗句原文: 溟海饶物怪, 未能悟斯旨。 无乃与中土, 所禀异生死。 钦䲹杀祖江, 恶迹不可履。 鵔鹗与窫窳, 不善亦何恃。 - 译文:海洋中充满了奇异的事物,我们无法领悟其中的道理。或许这是因为海洋与中原的差异,我们的命运与这些生灵大相径庭。凶猛的鱼类如钦䲹杀死了它们的祖辈江河
王母居琼台,灵丹注童颜。 种桃瑶池曲,结实三千年。 朝游蓬莱岛,暮住昆仑山。 方朔今安在,谁从问斯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王母居琼台: - “王母”指传说中的西王母,她居住在一个名为“琼台”的地方。这里象征着仙境或超脱世俗的高贵住所。 - “灵丹注童颜”:这里的“灵丹”可能指的是仙药或神奇的药物,能让人年轻。通过服用这种神奇的药物,人可以青春常驻,保持年轻的容颜。 2. 种桃瑶池曲:
这首诗是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柜山有鴸鸟:柜子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上有鴸鸟,鴸鸟在这里是一种象征。 2. 吉凶验其士:这种鸟的出现预示着吉凶,象征着士人的命运。 3. 国士苟见逐:如果国家中有士人被驱逐。这里的“国士”指的是有才能的人。 4. 此鸟必来止:这种鸟一定会来这个地方停留。 5. 物能先示兆:事物都能预示兆头。 6. 见者必憎尔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领略古人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 1. 槐江所在何方 - 槐江位置之谜,寻找古道 - 探索地理坐标,追寻历史踪迹 - 探索古代文献,解密地名之谜 2. 琅玕遍山丘景象 - 描述山丘上琅玕树繁茂景象 - 描绘树木生长状态和环境特点 - 分析植被对当地生态影响 3. 昆仑隔西南之神秘 - 昆仑山传说中地位和作用 - 探讨昆仑山与西南关系 - 分析昆仑对中国古代文化意义 4.
【注释】 大鹏因风起:大鹏借助于风的力量,从高空飞起。 遨游隘八极:遨游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若非风歇时:如果不是风力消失的时候。 健翮未能息:强壮的翅膀也不能休息。 咄彼藩篱鴳:嗤笑那些自认为力量雄厚的鸟。 一飞寻丈间:一只鸟儿振翅高飞,寻找丈远的地方。 胡可妄夸饰:哪里可以胡乱炫耀呢? 骐骥困盐车:良马被囚在盐车上。 长鸣逵路侧:不停地在道路旁边长鸣。 蛟龙既失水:蛟龙失去水中生活。
【注释】 有国交胫东:国家之间交往,向东。 其人年命长:《史记·封禅书》云:“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通商贾,税山泽之材,以鱼盐畜百业,太公说如此,周师至而牧野伐纣,伯天下。”《汉书·食货志》亦云:“齐桓公置临菑居之,通工商之业,因其所治之处,立渔盐之市,则民足于财矣。……桓公既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是以区区之临菑,管至举而任之,贤者为之谋,智者为之术
注释: 炎帝的女儿,因为游玩溺水死在东海。 化为精卫鸟,她的魂魄永远存在。 每天衔西山的木头,填平大海发誓永不后悔。 海枯石烂恨始平,千年之后恐怕难以等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模仿《山海经》中精卫鸟的故事创作的诗。诗中描述了炎帝的女儿在溺水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头来填平东海的故事。诗中的精卫鸟象征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峚山产丹木,益寿同昌阳。 峚(zhōu)山:地名,指山东的一座小山。 丹木:红色的木材,这里代指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封给陶弘景的“丹阳郡”。 益寿同昌阳:使寿命延长,如同昌阳之年一样长。昌阳,指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庄,因生于建武元年(25),故称昌阳之年,亦用以比喻长寿。 就中多瑜瑾,润泽生辉光。 其中(指丹木):丹木的内里或内部。 瑜、瑾:美玉的美名,这里泛指美好的事物。 润泽生辉光
【注释】 东溟:东方的大海。咸池:神话传说中的日出处,也指太阳。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传说中太阳是从这棵树升出的。旸谷:神话中的地名,太阳从这里升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太阳的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东海的广阔无垠和太阳升起的景象。第三句写扶桑树的枝干盘绕几百里,枝叶遮蔽着阳光照耀的地方,第四句写太阳从云层中冉冉升起。最后两句说太阳升到天空中央,万物都受到它的照射。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