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蕃
【赏析】 《落花其二》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一首闺怨诗。此诗首二句写女子思念丈夫;三、四句写春景,以春光明媚反衬闺中人寂寞无聊;五、六句写自己寄情于酒;末联以自饮待夫,抒发了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决心。 起笔“催花遣使忆新衔,又报春归燕语喃。”点明时令是春天,而此时正是花开时节,但女子却盼望不到丈夫归来,所以用“催花”来比喻她的心情,并借使者之口告诉她丈夫已回到故乡,可她却听不到丈夫的音信。这里
梅影 斗帐香浮月欲斜,纵横疏密遍窗纱。 恍疑姑射仙姬步,来访西湖处士家。 转盼含情仍逞态,全欺琢玉更蒸霞。 溪藤点笔留芳韵,书幌银釭不用遮。 注释: 梅影:形容梅花的影子。 斗帐:一种方形的帐篷。 香浮月欲斜:香气弥漫,月亮即将落山。 姑射仙人: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指代梅花。 溪藤:指溪边生长的藤条。 点笔:用笔在纸上勾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梅花的佳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
树影 层枝叠叶点苔斑,深院重垣总莫关。 夹道密移须按辔,满庭交匝可怡颜。 月穿池岸连浮藻,日射园林障远山。 斜拂北窗来枕簟,清阴合处鸟声闲。 注释: 【层枝叠叶】层层叠叠的枝叶,形容树叶茂密,枝干交错。 【点苔斑】点在苔上。苔斑,苔藓生长的痕迹,颜色呈斑点状。 【重垣】重重的围墙。 【须按辔】指必须小心驾车,因为树枝繁复曲折。 【怡颜】愉悦面容,心情愉快。 【浮藻】水中漂浮的水草。
【解析】 “牧,择地求刍两得宜,欣看茁壮望蕃孳。”这是第一联。“择地求刍两得宜”,指牛羊觅食的地点和草料都很合适。“茁壮”是茂盛的意思。“望蕃孳”,指繁衍生息。“牧”,本意是放牧、饲养牲畜。 “薰风永昼蓑堪枕,残日荒村笛任吹。”这是第二联。“薰风”泛指和暖的风。“残日”指落日。“残阳”,夕阳的别名。“荒村”形容人烟稀少。“笛”,竹管乐器。“信犊儿”,即童牛(耕牛),这里指耕牛。 “海上平津封已晚
花魂 交枝低亚蕊纷披,舞影飘香化日迟。 红颊晓酣微困酒,粉痕宵褪苦搜诗。 追从蜂蝶应难定,倦听笙歌有所思。 寻遍天涯芳草路,三生石上月明时。 注释: - 交枝低亚:形容花枝互相交错、低垂,花瓣繁多而繁密。 - 纷披:形容花瓣纷繁地展开。 - 舞影飘香:形容花的舞动与香气四溢,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 化日迟:比喻春天的到来或美好的时光流逝得很慢。 - 红颊晓酣微困酒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句,最后进行赏析,注意要围绕“落花”这一中心词展开。 【答案】 (其一) 春宵花月照春江, 泻影流香绕客艭。 广野芳魂招不得, 一天愁绪总难降。 啄馀燕嘴归高栋, 粘向蜂须入小窗。 灯下帘垂寂无语, 似随红烬坠银釭。 译文: 春天夜里,月光如水,花光如水。花影在水中荡漾,香气在空气中缭绕。
【赏析】: 此诗为咏石之佳作。首句写石的晶莹剔透,如冰雪般纯净;二句赞美石之圆润如明月,形似规;三、四句写石之瑰丽,骊珠出海光彩犹湿,牛渚燃犀照人不遗其影;五、六句写石之明净,丈室明涵金色界,禅关朗映白毫眉;末句点石之用途,蒲团坐看炉烟袅,天禄何烦太乙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咏物诗中的珍品之作。 这首诗以咏石为题,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咏石,而是通过对石的描绘和赞颂来反映诗人的精神世界
樵 行歌伐木隐林中,平楚高原四望通。 爱踏春山萦碧草,醉眠秋壑舞丹枫。 唯留松柏团成盖,不许荆榛竞作丛。 半岭夕阳归路稳,乘风破浪为谁雄。 注释: 樵:这里指樵夫,砍柴的人。 行歌:一边行走一边唱歌。 伐木:砍伐树木。 隐林中:隐藏在森林里。 平楚:平坦的大地。 高原:高而平坦的地面,此处泛指广阔的原野。 四望通:四周望去都很通畅。 爱:喜爱。 春山:春天的山。 萦:缠绕、环绕。 碧草:绿色的草
《咏木炭》 墨沼苍龙蜕骨坚,冰霜难犯地炉边。 送来雪里寒威重,领取春回暖律先。 炙手何劳争倚附,熏心喜见息风烟。 乌金声实真相称,不朽精神藉火传。 注释: 1. 墨沼苍龙:形容墨的颜色如黑色,像龙一样深邃。 2. 蜕骨坚:指木炭的坚硬程度如同龙的骨骼。 3. 冰霜难犯:意指木炭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其性质不变,不易被冰霜所侵袭。 4. 送来雪里寒威重
竹簟 纹理如同流水般光滑如脂,一片清光映照着碧波的涟漪。 凉意渗透入帷帐,轻轻摇曳着翠绿色的倩影;轻烟萦绕在帐帘上,拂过霜姿的娇媚。 湘浦采真,窗前梦到幽静的仙境;淇园写兴,枕头上吟咏出枕边的诗篇。 想避开这炎炎夏季暑气,何处才是避暑胜地?石屏横展,对着芳池享受清凉。 【注释】 竹簟(diàn),竹席,用竹子做的床席、坐席等。簟:竹席。 纹如流水滑如脂:簟子表面像水一样流动,又好像有一层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