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石莹然冰雪姿,琢成宝月半如规。
骊珠出海光犹湿,牛渚燃犀照不遗。
丈室明涵金色界,禅关朗映白毫眉。
蒲团坐看炉烟袅,天禄何烦太乙藜。

【赏析】:

此诗为咏石之佳作。首句写石的晶莹剔透,如冰雪般纯净;二句赞美石之圆润如明月,形似规;三、四句写石之瑰丽,骊珠出海光彩犹湿,牛渚燃犀照人不遗其影;五、六句写石之明净,丈室明涵金色界,禅关朗映白毫眉;末句点石之用途,蒲团坐看炉烟袅,天禄何烦太乙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咏物诗中的珍品之作。

这首诗以咏石为题,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咏石,而是通过对石的描绘和赞颂来反映诗人的精神世界,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执着精神,也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石琉璃”

“瑞石莹然冰雪姿,琢成宝月半规。”

“瑞石”是指珍贵的石头,这里特指一块质地纯净、色泽洁白的玉石。“莹然”意为晶莹透明,形容玉石表面光滑明亮,仿佛能映出人的影子。“冰雪姿”形容玉石的质地纯洁无暇,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剔透。“宝月半规”则是指玉石的形状像一轮明亮的月亮,其中一半被雕刻成了规的形状。这里的“宝”字既指玉石本身珍贵无比,也暗示着这块玉石的完美无瑕。

颔联:“石琉璃”

“骊珠出海光犹湿,牛渚燃犀照不遗。”

“骊珠”是指骊山出产的宝石明珠,这里用来比喻玉石的美丽与价值。“出海光犹湿”意味着这颗明珠在海中熠熠生辉,光芒四溢,仿佛刚刚从海水中取出。“牛渚燃犀照不遗”则是说在牛渚这个地方,燃烧犀皮照亮整个山谷,连一点影子都没有被遗漏。这里的“牛渚”指的是牛渚山,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传说牛郎织女曾在此相会。而“燃犀”则是用犀皮烧火来照亮四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气概。

颈联:“石琉璃”

“丈室明涵金色界,禅关朗映白毫眉。”

“丈室明涵金色界”指的是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内,光线充足,使得整个房间都充满了金色的光芒。这里的“金色界”象征着美好的境界或理想的状态。“禅关朗映白毫眉”则是指在这间明亮的房间里,一位禅师的身影清晰可见,他的眉毛宛如白色的毫毛一般,显得格外醒目。这句诗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尾联:“石琉璃”

“蒲团坐看炉烟袅,天禄何烦太乙藜。”

“蒲团”是指僧人常用的坐具,这里指的是僧人打坐修行的姿势。“炉烟袅”指的是香炉中冒出的袅袅炊烟,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天禄何烦太乙藜”则是指不需要太乙藜这样的仙药就能得到天禄(即福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脱。整首诗虽然以咏石为主题,但实际上是在通过咏石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于内心清净的追求。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