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赠别王与时方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海中三花树,石上五粒松 - 这是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三花树"和"五粒松"都是比喻,分别指的是海边的三颗珊瑚树和石头上的五颗松树,它们都非常壮观美丽。 2. 与子今有约,相候寻其踪 -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与王与时约定了某种事情,并且期待着他的出现。"相候"意味着等待,而"寻其踪"则意味着追寻。 3. 褰衣白云杪
【解析】 本诗是《古诗十九首》的名篇,作者为汉代文人。全诗以“自君之出矣,生死那可知”开头,写自己思念亲人的心情。诗人在爱人外出之后,日夜思虑着亲人,担心她是否安全,但又怕连累她,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襁褓中的小儿,希望他能够平安地度过这一关。“不能保君身”,说明诗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保襁中儿”表明他只愿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管妻子儿女的安全。此诗表达了对妻子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题许氏夫妇节义 夫因为弟死,妇乃守夫节。 一门节义俱,声光继前哲。 呱呱膝下儿,衣食赖提挈。 夜窗机杼声,孤灯半明灭。 白发映青裙,投老志愈烈。 磊磊涧底松,凛凛岩上雪。 感慨歌此诗,灯前声呜咽。 注释: - 夫因为弟死,妇乃守夫节:丈夫因为弟弟的去世,妻子就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诚。 - 一门节义俱:整个家庭都表现出了高尚的节操和正义。 - 呱呱膝下儿,衣食赖提挈: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生活
张山人的注释: - 张子湖海士,弱龄自崛起:张子是作者对张山的称呼。湖海士指涉道家思想,表示张山自幼就志向非凡、才华出众。 - 读书法前脩:读书方法要像古代圣贤一样严谨认真(前脩)。 - 隐栖茅茨底:隐居在简陋的茅草屋中(隐栖)。 - 旷哉山水情: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 鹖冠乌皮几:鹖冠是古代一种帽子,乌皮是指用鸟羽制成的屏风或帘幕,泛指高雅简朴的生活。 - 岩花纷始红:岩石上花朵开始绽放
【注释】 采药:采摘草药。小有:山中小洞。长镵(chán):长柄的锄头。青厓:青色的崖壁,指山顶。 【译文】 夜里梦到自己正在名山中采药。梦中的山很小,在小有洞里。忽然醒来,觉得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境界,知道自己不凡。站在高高的山崖上,阳光照着芝草,斑斑点点。驾着白虎,远远看到仙人回来了。心里很高兴,想飞步相追攀。手拿着翠云盖,恳求仙人开启秘密的门。长时间不言不语,等待神自闲。但只要求吃云霞
倦倦林中鸟,一枝聊卑栖。 鸑鷟不我昆,鸺鹠莫我嗤。 赏析: 孙一元的《倦倦林中鸟二章·其二》是一首描绘林中鸟态的诗作。诗中的“倦倦”和“聊卑栖”传达了鸟儿对栖息之地的渴望与满足,而“鸑鷟不我昆,鸺鹠莫我嗤”则表达了诗人对不同鸟类的观察和比较,以及对自己独特性格的认同。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中的和谐之美
自君之出矣二章 其一 自君之出矣,冷暖何所依。 译文:自从你离开以后,我的生活变得孤单冷清。没有你的日子,我无法找到温暖,只能面对生活的寒冷和孤独。 注释:自君之出矣,自你离开以来;冷暖何所依,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和舒适;不能见君面,见不到你的面,无法与你相见;但见箧中衣,只能看到你留下的衣物,感受到你的离去;日日理乱丝,每一天都处理着纷乱的思绪;生死那可知,生死未卜,我无法预测未来的命运
注释: 首夏:初夏时节。鸣禽繁:鸣叫的鸟儿繁多。晏坐:悠闲地坐着。竹间小楼:竹叶间的小楼。 天风洒琳琅:天风吹来,如同洒下珍宝。碧云衣上流:碧云般的衣服在流动中显得美丽。焚香了长日:烧香度过了很长时间。短童具茶瓯:用小童备好茶壶。 枕簟(zhuì diàn)对青山,顿觉五内幽:枕席和竹席相对,面对青翠的山峦,顿时感到内心平静、宁静。地僻不受尘:地处偏僻,不受外界尘埃污染。主人更清修
注释: 吴女词三章 其二: 在窗前织锦,织出的文字是"当窗织锦字"。 抛梭声咿哑,声音悠扬。 弟弟不愿意闲着,拆掉我织的牵牛花。 译文: 在窗前织锦,织出的文字是“当窗织锦字”。 梭子的声音很美妙,就像唱歌一样。 弟弟不愿意闲着,拆掉了我织的牵牛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织锦过程中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织锦的过程和氛围。 首句“当窗织锦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窗前忙碌的身影
【注释】:神君——指神仙、神灵。衣裳——衣和裳,古代衣服的两部分。冶雅——美好而典雅。天人气韵——天上的神仙之气韵。高闲——清静、悠闲。题首——题写的字。余——还有。甲子——古代纪年方法,以干支记日,六十甲子为一周。瓣香——即香花,用香料浸制后成花瓣状。拜门间——向门户中礼拜。 神君衣裳冶雅,天人气韵高闲。 神仙的神服美丽典雅,天上的神仙气质悠然自得。 题首犹馀甲子,瓣香谁拜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