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元
孙一元,明代著名诗人,自号太白山人,其诗作风格秀朗,足迹半天下,善为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 第1节:“闻开化兵乱问讯吾廷介父子” 1. 问讯南来客:询问来自南方的人,表示关心和问候。 2. 移家近向城:因战争而迁移到靠近城市的住所。 3. 长贫方学道:因为长期贫困而开始学习道法。 4. 多病更闻兵:由于疾病增多,又听到战争的消息。 - 第2节:“顾我蓬蒿质” 1. 顾我
【注释】 1.幽居:指隐士的住处。杂兴:即“闲趣”,指作者在清幽的隐居生活中所得到的趣味。 2.瓮盎:盛酒或水用的陶罐。 3.吾贫,语出《论语·子罕》:“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谓我虽贫穷却很快乐。 4.看竹:指观赏竹子。屐(jī):有齿的鞋,穿在木屐上可以防滑。 5.钩帘:挂起帘子。 6.梅花偶到座:指偶尔有梅花落座,即梅花飘落在书桌上。 7
幽居杂兴十首 其六 鸡声催旦暮,岁月梦中移。 云汉空回首,溪山独占奇。 买船同鹤载,得句报僧知。 却笑南华子,间看野马驰。 注释:幽居杂兴十首的第六首诗。早晨鸡叫声催促着日出时分,时间在梦中也仿佛在流逝。天空中的银河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时光,但只能遥望,无法回头。这让我想起了溪水和山峰,它们独自占据了这份美丽。我买了小船想要与鹤一起航行,得到了一句佳作后便把它告诉僧人。最后却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
避寇吴兴山中二首其二的诗句解析如下: - 露下虫声杂 - 关键词:露、虫声、杂 - 注释:夜幕下的露珠和虫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声响。 - 赏析:通过描绘自然界的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露水与虫子的声音相互交织,给人以时间的流逝之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寂寞。 - 蓬门月色沉 - 关键词:蓬门、月色、沉 - 注释:破旧的茅草门前,月光显得格外沉重。 -
【注释】 1. 幽居杂兴十首:指诗人闲居时所写一些诗篇。 2. 其十:第十首。 3. 睡起不自好,出门望远山:意谓起床后,觉得不好看(形容自己相貌丑陋)。 4. 碧云:青白色的云彩。 5. 夕色:傍晚的景色。 6. 老木:苍老的树枝。 7. 澹:淡薄,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 8. 道路从违里:指去向不同。 9. 菰蒲:水生草本植物,也叫莎草,叶子扁平如剑,可做笔杆。 10. 啸间:啸咏。 11
归卧茅檐下,读书终爱贫。莺声十年事,草色满城春。 注释:回到茅屋的檐下,我读书总喜欢在贫贱之中。莺鸟的鸣叫声已经过去了十年,城中到处都是草木的颜色。 道丧悲浮俗,情高梦古人。眼前君莫问,我与酒杯亲。 注释:社会风气败坏让人悲哀,我的情感志向远超过古人。现在你最好不要问我,我与你一同饮酒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所写,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所
重游江上寺 重游江上寺,相对一樽开。 耒耜知天力,东南息战灰。 译文:再次来到江边寺庙,我们举杯相庆畅饮。 农具知道上天的力量,东南地区平息了战争的硝烟。 城墙楼上海风摇曳,潮水涌来仿佛山峦。 夕阳下听见人声,渔人和樵夫沿着田间小路回家。 注释:江上寺:在江南一带,有许多佛寺都建在江上。一樽(zūn):指一杯酒。耒耜:农具。知:了解。天力:自然之力。东南:指南方,泛指长江以南。东南息战灰
注释: 1. 天远辞朝日:天空高远,我辞别了朝拜的太阳。 2. 艰危思欲济:在困境中,我想渡过长江。 3. 留滞气还雄:留下停留,但仍然精神旺盛。 4. 水宿鱼龙国:在水边住宿,仿佛是鱼儿龙子的国家(指水中)。 5. 帆连鹳鹤风:船帆相连如鹤和鹤一样飞翔。 6. 便随梅福去:就去追随古人梅福吧。 7. 莫问国师公:不要去询问那些做官的人(“国师”“公”均指官职)。 赏析:
小艇初移棹,摇摇进远风。 注释:小船刚刚移开船桨,轻轻摇曳着向远处前进。 译文:小船刚刚离开岸边,轻轻地摇曳着前进,向着远方的风浪前行。 晴江献屿碧,老树消春红。 注释:晴朗的天空下,江面如同碧玉一般清澈;苍老的树木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译文:晴朗的日子下,江面如同碧玉一样清澈;苍老的树木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 斗酒长吟处,百年无事中。 注释:在斗酒长吟的地方度过悠闲的时光
【诗句释义】 简邵国贤少司徒:指的是简邵,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曾任国子司业,因此被称为国贤。少司徒是古代官职名称之一,通常指代地方的太守,但此处可能是指简邵担任的地方官或学术官职。 青鞋偶城市,邂逅喜相投:青鞋,这里可能是指文人雅士的服饰,一种轻便而优雅的鞋子,常用于文士的行走。城市,指繁华的都市。这句话描述了简邵在繁忙的城市中偶遇志同道合的文人,两人一见如故,相互投缘。 一笑沧江远